方环非 周洁:拉美解放神学从三个层次诠释“解放”
2017年06月21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6月21日第1231期 作者:方环非 周洁

  【核心提示】尽管解放神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但其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基督教价值观之上,历史观并没有脱离唯心主义的窠臼;即使它讲“革命”、“变革”、“解放”,其最终的目标仍未离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所谓“人性”和“灵魂自由”。

  解放神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拉美大地上兴起的一股基督教社会主义思潮,它以穷人优先、入世、实践为理论特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改造基督教神学,强调阶级斗争和变革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主义才是代替资本主义的制度选择。拉美解放神学所诠释的“解放”包括三个层面,即意识层、实践层与反思层。

  “解放”在意识层面上代表穷人和被压迫者的言语。拉丁美洲的被压迫者认为自己受压迫的具体处境是上帝的旨意。解放神学认为这是对信仰的歪曲,是异化了的上帝观。正确的上帝观要求人们以积极的行动去赢得解放,在解放过程中克服异化现象,以坚贞不屈的勇气全身心地投入到人类的解放中去。解放神学立足于基督教的公义观和普遍救赎观,提出为消灭异化和剥削而进行的解放应该包括个人身心方面的解放,在建立新社会和新人的历程中,解放并不只是克服经济、社会、政治上的依附,而且是在历史中经历人的解放而成为人的过程。人将从所有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在历史中,人的解放是“新社会”和“新人”诞生的过程。解放神学把救赎的范围扩大到社会领域,强调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解放,人在解放的过程中成为历史的主体。解放的第一层次即意识层面解放的实现。

  “解放”在实践层面代表着各种回应贫穷和压迫的形式。解放神学站在穷人的立场上,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其理论建构奠基于当今世界的社会压迫和人类生存中的普遍问题。为了实现真正的解放,解放神学将实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被压迫者的意识与压迫者的意识问题。被压迫者通过行为、世界观及伦理道德等对世界作出反思和行动,以改造这个世界。第二阶段人民应承担起历史主体的地位。解放实现的过程中,人民大众需要批评意识的觉醒。被压迫者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处境,形成正确的对于现实的批判意识,从而成为自己命运和历史的主体。这是不断教育的过程。在当代,尽管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普遍提高了,但不应忽视社会不公现象还相当严重,因此,人民大众的利益与少数人的利益之间的斗争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0世纪60年代,拉美许多国家的教会开展了“草根阶层教育运动”,它强调要使穷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鼓励人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与草民阶层教育运动相伴而生的就是基督徒基层社团的出现和发展,它成为解放神学运动的载体。解放神学所主张的“意识化”过程就是培养批判意识的过程,这使解放运动始终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解放神学认为“解放他人”与“解放自身”是同一个解放过程。解放神学接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主体能动性意蕴,认为穷人不应只是施舍的对象以及消极地等待拯救的社会阶层,穷人应该成为拯救和希望的承担者,成为改变历史、实践解放的主体,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解放他人”和“解放自我”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

  “解放”在反思层上代表以实践为场域和对象的神学反思。基督教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而且主张博爱,甚至有“爱仇敌”的说法。解放神学认为基督教普遍的爱与正当的暴力并不矛盾。基督教虽然要求我们爱每一个人,但在暴政猛于虎的形势下,人民应该起来反抗。在具体处境下,解放神学对爱与暴力的选择的确非常复杂,它关涉一个群体或者个人的经济、政治地位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解放神学虽然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但试图通过福音之道而走向革命,因而其关于解放的理论没有脱离其信仰之维。此外,解放神学虽然试图用革命的方式实现现世的解放,改变拉美的现状,救赎拉美的穷人,但没有放弃其基督教的本质,认为这种解放是上帝同意并支持的,是上帝的意思,甚至拉美的社会主义也是一种上帝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上帝的世界。

  上述三个解放层次之间有内在的一致性。穷人和被压迫者的言语需要实践的支撑;实践的过程即是培养反思意识的过程,而只有建立在对象的神学反思基础上的穷人的言语才是纯真的灵性,进而实践才能正确。而正确的实践更有利于穷人言语的“意识化”过程,使“意识化”始终有其方向和目标。这三个层次不是平行的,也不是时间上前后相继的过程,而是同一过程的三个意义层次,任何单方面的解放都不是完全解放。

  从实践意义上看,解放神学思想中“解放”的不同层次对拉美走向解放和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首先,解放神学主张拉丁美洲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上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以带来一个全新社会。其次,解放神学使穷人在实践中成为自己和历史的命运的主人。最后,解放神学使穷人实现灵性层面的解放,走出自我壁垒。然而,解放神学的局限性是相当明显的。尽管解放神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但其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基督教价值观之上,历史观并没有脱离唯心主义的窠臼。解放神学以其简单的方式否定资本主义,认为与上帝的意志相违背应该加以消灭。即使它讲“革命”、“变革”、“解放”,其最终的目标仍未离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所谓“人性”和“灵魂自由”,这个“革命”和“解放”的动力来自“天主”,依靠的对象是教士和神职人员,强调教徒参加斗争要遵守所谓“天国的标准”。拉美解放神学尽管在引导教徒革命的初期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能指引他们走向真正的解放。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责任编辑:韩慧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