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阅读与“意义增殖”
2020年06月30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30日第1956期 作者:张东艳

  作为20世纪下半叶解构主义的先锋,雅克·德里达其实很反感被贴上“解构主义”的标签,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解构主义者”。“‘解构是X’或‘解构不是X’所有这类句子都先验地、决定性地误解了解构的要义。”在德里达看来,人们对他的“解构”强加了太多的激进的理解。在他那里,“解构”(Deconstruction)立足于“本源的匮乏”,表征的是“消解结构”,解构主义不是一种“理论”,而主要是一种“颠倒等级”的阅读方式——解构阅读。阅读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解构的策略得以实现的不可替代的路径。

  在《论文字学》一书中,德里达开宗明义地指出,解构首先是一种创造性的、分析性的阅读方式,解构阅读是一个将文本中的理性、真理和逻辑的起源性渐次剥离的过程。解构一刻不停地朝向“他者”开放,拒绝自闭于虚无之中。通过解构阅读,可以彻底清除“存在之最初的在场”,最终实现文本的意义“增殖”。在德里达那里,解构阅读实质上是一种用于捕获和创造文本意义可能性的哲学怀疑论方法,主旨和追求在于瓦解结构主义对“共时性”的崇拜,将哲学关注的焦点转向“历时性”的流动结构观。

  在德里达看来,文本的阅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解释学阅读,一种是解构阅读。解释学阅读是一种忠于文本的阅读方式,主旨在于,在忠实于文本的前提下,探索和译解作者的原意,力求读者与作者在交流上的“相通又暗合”。而解构阅读是一种相对轻视文本的阅读方式,它的追求并不在于探求隐藏于文本中的“原意”或“真理”,而是在不断跳脱文本的阅读游戏中寻求快慰。“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一个纯知性的秩序,理想的、一看就明了的意义从来就不存在。”作为一种批评性的阅读方式,解构阅读把阅读视作一种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意义播撒”工作,它要求读者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致力于探求文本中具有意义增生性的语词和概念,依照理解的需要对文本进行适时地填充或嫁接,从而使文本实现“意义增殖”。比如,德里达通过嫁接卢梭的《爱弥儿》《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不同时期的著作,经由解构阅读,使《论文字的起源》不断文本增殖,揭穿了《论文字的起源》中“语言和文字的替补把戏”,从而解构了卢梭的言语中心主义观。

  在德里达那里,文本解读和阐释的过程是一个“意义播撒”的符号游戏。“播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言语交流,德里达通过“播撒”的类比,来指涉和说明文本意义在传播过程中的“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损失性”。在解构阅读的过程中,文本和意义的增殖与播撒是无规则的,并不存在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始到结束的清晰步骤。“播撒已经并总是肯定意义产生的分离,播撒事先就割据了意义。”文本之网的编织和意义的播撒是一个充满能量和创造力的语言文字的“自我运动”。

  德里达并不认为他的解构阅读是一种“主观性林立”的阅读方式。在他看来,主观主义的阅读完全脱离了文本,陷入“读者的狂欢”,是一种“用充溢的主观性完全压制文本”的阅读方式。而解构阅读保有对文本的基本尊重,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词,在意义的增殖和开掘中营造“闪转腾挪”的空间。“任何文本都源自另一些文本,纵使作者没有参考过先前的作品,他的作品仍与其他文本存有关联。”在德里达那里,文本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实体,而是一张由作者编织的大网。主观主义的阅读方式任由失控的主观性在网格中横冲直撞,文本之网被撕扯得粉碎。客观主义(传统)的阅读方式则在对文本之网的膜拜中泯灭了自我,不敢在“网眼”中植入任何自己的东西。而解构阅读拒绝“语言之外别无其他”的结构主义语言观,是一种“参与到文本之网的编织中去,在网眼中创造性地编织入新的内容,使大网增殖的阅读方式”。解构阅读就是通过文本的重组和再创造,发现意义系统的“功能失调”,从而使文本意义的理解和阐释获得新的生机。按照德里达的理解,解构阅读对于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是一个“意义的无穷增生过程”,在这个增生的过程中,“意义的本源行将迷失,文本指涉的终极意义亦不复存在”。

  在德里达看来,西方哲学一直以来奉行的是“逻各斯中心主义”,唯有通过解构阅读才能探求到逻各斯中心主义之外的丰富的“他者性”和“外在性”,并最终完成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哲学使命。他同意海德格尔的理解,认为西方文化对文字的压抑由来已久,逻各斯中心主义实质上就是“言语中心主义”或“言谈中心主义”。“这(按:指逻各斯中心主义)是一种高抬口头语言(言语)、压制书面语言(文字)的理论。”按照德里达的理解,言语中心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是形而上学把内在的原型文字外化为普通文字的结果,文字始终处于文本意义的外围。“言语并不就是一切。”解构阅读就是要清除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重重障碍,把文字从言语的束缚和框框中拯救出来,使文字与言语的传统关系得以翻转,从而给“文字”一个更为妥适和公平的安放。诚如学者刘成富所指出的那样,在解构阅读的哲学方法论中,通过把文字视作言语的前提、本源和“在场”可能的基础,德里达将文字与言语的不平等关系彻底地颠覆过来。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