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与繁荣之间
——近年来应用逻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0年01月21日 08: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月21日第1862期 作者:孙雯

  应用逻辑是与纯逻辑相对而言的。逻辑可以分为纯逻辑和应用逻辑两大类,前者研究的是只涉及形式的、抽象的推理结构;后者研究的是涉及实质内容的、某一特殊领域的推理结构。应用逻辑涉及的具体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哲学、经验科学,甚至生活常识,是某一具体领域推理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形式。

  应用逻辑逐渐兴起

  康德在其名著《纯粹理性批判》中最早提出“应用逻辑”一词,至20世纪初,应用逻辑研究始呈现规模性兴起趋势。此后,由于逻辑学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应用逻辑自20世纪80年代起获得了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相当有价值的应用逻辑论著,如彻尼沃斯基(J. C. Cherniavski)等人出版的系列丛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逻辑进展》(Progres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ed Logic)、李未院士出版的《数学逻辑:信息科学的基础》(Mathematical Logic:Foundations for Information Science)和加贝(Gabbay)等人出版的《应用逻辑丛书》(Applied Logic Series),这些应用逻辑的代表著作得到广泛认可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应用逻辑在20世纪后期获得了迅速发展,充分重视应用逻辑研究已成为国际逻辑学界一个更加自觉的意识。《纯逻辑和应用逻辑年鉴》(Annals of Pure and Applied Logic)和《应用逻辑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Logic)先后创刊于1983年和2003年,每年都汇集、发表不少应用逻辑各领域的高质量论文。另外,加贝等逻辑学者编写出版了两卷本的《应用逻辑的数学问题:21世纪的逻辑》(Mathematical Problems from Applied Logic:Logics for the XXIst Century),由此书的标题我们不难看出应用逻辑在21世纪激动人心的宏伟前景。

  我国在应用逻辑研究方面业已取得不少成果,如胡泽洪编写的《逻辑:纯逻辑与应用逻辑》(1991)、张锦文编写的《数理和应用逻辑文集》(1992)、朱武编写的《论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秦豪编写的《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2004)、南旭耀编写的《法律应用逻辑教程》(2005)等,既有应用逻辑基本理论层面的探讨,也有致力于应用逻辑理论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应用逻辑研究得到进一步拓展。张建军、杜国平等进一步探讨了应用逻辑的学科性质,杜国平主持的“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邹崇理、刘奋荣、任晓明、周北海、徐明、唐晓嘉、黄华新、李小五、鞠实儿、赵希顺、何向东、潘天群、熊明辉等在自然语言逻辑、认知逻辑、归纳逻辑、人工智能逻辑、模态逻辑、相干逻辑、直觉主义逻辑、科学逻辑、法律逻辑等应用逻辑领域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此外,2009年6月在北京首次召开了应用逻辑学术研讨会,之后又于次年10月成立了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可见,应用逻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领域深入耕耘是大有作为的。

  应用逻辑研究热点

  近年来,应用逻辑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应用逻辑前沿问题研究。近年来,应用逻辑涉及的前沿议题比较多,如量子逻辑、混合逻辑、范畴逻辑、逻辑和人工智能、动态逻辑、逻辑和认知、概率逻辑、逻辑和计算、自动推理、人工规范体系、逻辑和网络、神经系统等。可见,应用逻辑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其发展也紧跟时代的脚步,并以贯通性、交叉性、综合性研究为特色。在新兴学科理论研究中,应用逻辑研究是不可缺少的。正如杜国平所说,“我们要抓住应用逻辑飞速发展的契机,积极开展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应用逻辑研究,特别是新兴学科的应用逻辑研究,实现我国的逻辑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

  认知逻辑研究。认知逻辑一直是国际应用逻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当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逻辑学者开始研究信息给我们的认知带来的变化,以及如何对此类现象进行逻辑的抽象刻画。动态认知逻辑、信念修正逻辑、偏好逻辑、不可能世界的认知状态、克里普克信念之谜等问题已经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来自语言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们对认知逻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知逻辑已经成为一种方法论,为人们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今天,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应用逻辑与认知逻辑不断相互影响和汇合,其界限已变得越来越模糊。

  语言逻辑研究。语言逻辑是应用逻辑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逻辑研究领域发生了所谓的“动态转向”。这一逻辑立场认为,相对于静态地描述主体的认知状态,为了更好地描述知识和信息更新所引起的变化,我们需要动态地把行为变化等因素考虑进来。如动态认知逻辑就是认知逻辑和动态逻辑的融合,可以分析主体之间交往中的信息流动以及所引发的主体认知的变化。因此,相对于“静态”,“动态”可以更好地刻画信息的更新和认知的变化。大多数学者都支持自然语言研究的动态趋势,对自然语言动态性的研究构成了逻辑学家最感兴趣的挑战。拉兹洛·波罗斯(László Pólos)和迈克尔·马西(László Pólos)编辑出版了《应用逻辑:如何,什么和为什么:自然语言的逻辑方法》(Applied Logic: How, What and Why: Logical Approaches to Natural Language,1995),这是一本将动态语义学应用于新议题的论文选集。我国学者目前主要把研究重心聚焦于自然语言的范畴语法、蒙塔古语法、转换生成语法、语用逻辑和认知语用学等,以及结合人工智能研究自然语言论辩,这些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我国逻辑理论的范围,对应用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

  应用逻辑研究前景展望

  应用逻辑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化和拓展,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亟待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尽管学界对应用逻辑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脉络有所论述,但是这些论述既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因而需要对应用逻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分析和考察,以为今后应用逻辑的学科建设奠定可靠基础。

  应用逻辑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研究,得益于它具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功能。这些应用不是局限于已有的逻辑方法,而是在逻辑理论和问题之间进行双向回应与调适,且最终可能会改变逻辑本身的面貌。各种形式的非标准逻辑,如模态逻辑、时间逻辑和直觉逻辑越来越受到关注,动态逻辑、非单调逻辑等也已应运而生。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以一种简单而笼统的方式来阐释和处理问题。换言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用逻辑的研究更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要在积极探索和启发借鉴中不断完善与超越。

  经过多年演化,应用逻辑研究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合力攻关的研究领域,涉及数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杜国平对于应用逻辑的发展前景持有乐观态度,他认为:“应用逻辑已经成为逻辑学的研究主流,国内逻辑学界要着眼于未来,要关注国际应用逻辑研究的前沿问题,努力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毋庸置疑,应用逻辑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契机,当代中国逻辑学者对此应有所准备,并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积极推动应用逻辑的发展。比如搭建应用逻辑共享平台、建立应用逻辑网站、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或翻译先进的应用逻辑论文和著作等,争取在应用逻辑的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方面能有新的发现;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周易逻辑、墨家逻辑和道家逻辑等研究领域。由此可见,应用逻辑的发展、提升和创新前景是令人期待的,我国学者要把握机遇挑战、积极探索借鉴、敢于突破创新,努力攀登逻辑学研究的高峰,赋予新时代逻辑学更鲜明的特色。

  总而言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元化时代,应用逻辑的发展也是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Audrey Azoulay)在庆祝首个“世界逻辑日”(Word Logic Day)时致辞说:“逻辑切实推动了思想变革,是许多创新的源泉,在当今21世纪,逻辑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切合时宜且不可或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14ZDB014)、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BJ201908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