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征:洞穴隐喻与影像的实在界
2018年10月23日 09: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23日第1558期 作者:薛征

  法国理论家让-路易·博德里发现了现代的电影院与柏拉图的洞穴之间的相似之处。电影院造就了一个封闭的黑暗空间,观众的位置被座椅所限定,光线从观众身后一个被隐匿的光源投射出来,形成银幕上的影像。这几乎重现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述的洞穴情境。在洞穴中,囚徒们因头颈和腿脚都被绑住,只能看见火光投射到洞壁上的阴影,因而将洞壁上的阴影当作现实本身。而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绘画透视法则成为电影装置的另一个重要模型。电影装置通过一个中心位置的设定而构造出主体,建构出一个无所不知的先验自我。摄影机占据了先验主体的位置,观众通过与摄影机认同而成为整个电影装置的一部分。

  博德里就此推论,电影并非对现实的模仿,而是对主体位置的模仿。电影装置重建了拉康的镜像阶段,为主体从象征界重回想象界提供了可能。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那里,移动能力的障碍与视觉能力的早熟是主体建构想象性自我的两个重要条件。这同样与柏拉图的洞穴情境以及我们今天的观影情境不谋而合。虽然电影银幕上被反射的不是观影主体身体本身的影像,但同样包含着一种自我同一性的建构,从而在观影者和银幕影像之间形成一种想象关系。这使得在由观影情境所构造的镜像中,现实与想象混为一体,观众作为主体被纳入一种想象秩序之中。

  博德里的论述主要借鉴了拉康前期的镜像理论,而来自斯洛文尼亚的理论家斯拉沃热·齐泽克则进一步将拉康的后期思想引入到对于影像的思考之中。如果说博德里更多强调了想象界与象征界的重要性,那么齐泽克则将目光更多放在了象征界与实在界的相互关系上。按照齐泽克对于拉康的阐释,我们所接触和理解的现实,总是已经被符号化的现实,现实本身被象征秩序所支配,主体对于社会的融入在本质上是对于象征秩序的融入。但齐泽克强调,拉康的更大贡献是在象征秩序之外,指明了一个抵抗符号化的实在界的存在。实在界无法被符号化,无法被象征秩序收编。实在界是事后建构的,只能根据其结构性后果,根据其对于象征秩序的扭曲才能发现其存在。

  法国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将电影理解为一种介于梦境与清醒间的白日梦状态,电影是主体愿望的替代性满足。齐泽克则提出,梦是实在界的化身,不是因为我们接受不了现实而逃入梦境,而是由于我们无法直面欲望的实在界,我们才逃入现实。主体欲望的彻底实现反而是让人难以承受的,对于实在界的过度接近,足以使我们的同一性消融。电影并不满足我们的欲望,而是建构和维持我们的欲望。按照齐泽克的理解,欲望是后天建构的,欲望的实现也不在于欲望的满足,而在于欲望自身的繁殖,欲望通过不断延宕来维持自身。齐泽克将电影看作一种幻象的艺术。作为一种幻象,电影建构了主体的欲望,为主体的欲望提供坐标和基本框架,为主体指定欲望的对象,进而将主体建构成欲望的主体。

  齐泽克进一步认为,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幻象架构。意识形态是能指固化和整合的结果,其主要功能是将世界建构为有意义的统一体,以此确保主体经验的意义一致性。意识形态规定了我们的意义视域,结构了我们的社会关系,它支配和规范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使主体在象征秩序中找到自身的位置。意识形态虽然在本质上是虚构的,但却发挥着真实的效果。因此,意识形态并非如法国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所说是一种“误识”,相反,意识形态是我们体验现实的基本方式。意识形态幻象掩盖了社会的创伤性对抗,以一致性弥补社会的根本性分裂,掩盖了拉康所指出的“社会并不存在”这一事实。一种成功的意识形态会抹除自身的痕迹,使我们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将其理解成现实存在本身。

  但意识形态也并非无所不包。意识形态是围绕着无法符号化、前意义状态的实在界而建立的,实在界保证了快感的持续汇入。对于齐泽克来说,实在界是意识形态之外的剩余,但恰恰是这种剩余支撑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真正意义在于掩盖实在界,以供我们逃避无法承受的实在界的快感内核。因此,电影并非如博德里所说使我们重返想象界,而是帮助我们识别出意识形态和象征秩序背后的实在界,识别出我们自身存在的真正支撑。如果说好莱坞是一个梦工厂,那么它所建构的梦境也是意识形态与实在界快感的奇妙结合,在大众化故事和意识形态陈词滥调的背后,时刻涌动着来自实在界的幽暗光亮。

  通过这种方式,齐泽克将实在界的维度带入了影像理论,以此更新了我们对于影像的理解。在此,我们不妨以齐泽克的方式对柏拉图的洞穴隐喻进行一次重述。在柏拉图的洞穴情境中,人们自然地将洞壁上的阴影当作事物本身,不会想到在阴影之外还会有别的实在。以齐泽克的观点来看,洞壁上的阴影代表了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这是一个被象征秩序和意识形态所主宰的世界,而柏拉图描述的矮墙后的火光则无疑是实在界的化身。实在界的光亮我们无法直视,只能根据其效果回溯其存在,但正是来自实在界的光亮,才使洞壁上的阴影成为可能。对于齐泽克来说,实在界才是洞壁上阴影的真正光源。

  齐泽克以实在界为核心的影像理论也使一种新的影像意识形态批判成为可能。在齐泽克这里,影像意识形态批判不应仅仅是通过对影像文本的符号解读阐释其征兆,以此解构意识形态的自发性意义体验。符号阐释只是意识形态批判的起点,是意识形态批判的初级阶段。只有以意识形态的快感逻辑补充意识形态的话语分析,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影像的意义。影像意识形态批判的真正完成时刻在于揭示出意识形态背后的快感内核,揭示出主体组织其自身快感的方式,揭示出意识形态如何以幻象的方式运作,并最终掩盖了实在界的根本性匮乏。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