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书生:《沉思录》中的人生哲学
2018年01月09日 08: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9日第1369期 作者:冯书生

  柏拉图曾经在《理想国》中设想由哲学家来治理国家或者把统治者培养成哲学家,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其理想。而古罗马的奥勒留则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位柏拉图理想的现实化身,既是受人尊重的执政者,也是影响深远的斯多亚派哲学家。哲学与政治这两种本性上相异的东西在奥勒留身上结合在一起。在政治上,奥勒留位列“古罗马五贤王”最后一位;在哲学上,他被认为是斯多亚派哲学的最后一位主要代表,《沉思录》这本书就是其代表作。严格来说,《沉思录》不能称为系统的哲学著作,而只是作者在不同时间片段人生感悟的辑录。但是,在这些片段式的人生感悟背后,潜藏着这位罗马皇帝的斯多亚派人生哲学观。

  如何面对死亡

  《沉思录》中最常出现的语词就是“死亡”。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有在日渐接近死亡的时候才会认真考虑死亡问题,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是遭遇巨大变故,很少有人将注意力长期集中于死亡问题。但是,作为古罗马皇帝的奥勒留,却对死亡进行了反复的述说。对于死亡,奥勒留表达的既不是惋惜和无可奈何,也不是恐惧和抗拒,而是将死亡看成很自然的事。他说,“以一种欢乐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亡看作不是别的,只是组成一切生物的元素的分解”。

  当一个人反复述说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情对他造成了困扰。由此推论,死亡这一问题一定是时常萦绕奥勒留心头,由此才导致他不断地进行自我解释和自我安慰。但如果仅仅止步于自我调解和劝慰,那么就不会有作为哲学家的奥勒留了。哲学家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就在于对大众习以为常的事情保持敏感,并寻求一个合理的系统化解释。奥勒留人生哲学的基点和起点,就在于把所观察到的日常死亡现象上升为宇宙本性来看待。人从属于宇宙,宇宙本性即是人的本性,而死亡是宇宙最显见的本性,所以害怕死亡、为死亡所困扰是违反人之本性的。

  作为古罗马皇帝的奥勒留虽感悟到生命无常,但没有选择放弃现世责任,而是以一种冷静、乐观的精神过好现世生活,并随时准备好迎接死亡。奥勒留赞叹道:“如果一个灵魂随时准备好它必须从身体分离的时刻的到来,准备好:或者毁灭,或者消散,或者继续存在,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灵魂啊!”但这种准备不是宗教式的狂热,而是“深思熟虑的、带有尊严的,以一种使别人信服的方式进行,且没有任何悲惨的表情”。

  如何对待善与恶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的著名哲学命题是“知识即德性”,无人自愿作恶,作恶出于无知。奥勒留在《沉思录》中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知识德性观念,即无知为恶,有知为善。“理智”表示“对一切个别的事物的一种明辨和摆脱了无知”,所以理智对人来说是最高的善。善恶只取决于自己的理智,行善和不作恶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的。但是世界并不是按照善人的理智来运行的。有些好事会降临于坏人,而有些坏事也会降临于好人。对此,我们或者谴责神灵的不公,或者怨恨给我们带来不好结果的人们。奥勒留的处理态度是,我们仅仅对在我们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做出善恶判断,因而没有理由挑剔神灵或对他人抱有敌意。生死、苦乐、荣辱之类的事情既会发生在善人身上,也会发生在恶人身上,并不会使坏人变好,也不会使好人变坏,所以这些事物是非善非恶的。

  相比于如何面对他人和外在的恶,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恶及如何使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所表达的相关观念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具体而言,首先,关注自己的内心,而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不让别人的意见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其次,抑制自己的欲望,摆脱感官的诱惑,保持灵魂不受肉体的扰乱,时刻按照理性的指示来行事。第二,满足于命运和行公正之事。善良的人,“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对为他而纺的命运之线感到满意和愉悦……绝不说任何违背真理的话,不做违背正义的事”。第三,做有益于公众的事。人与人之间因共享理智而相互亲密,构成统一的社会体系,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是符合人的本性的。而违反社会利益就是在对自己作恶,只有不断做有利于社会的事,一个人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在古希腊表现为个体从属于城邦,其理论表达就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著名命题,即“人在本性上是政治动物”,而“政治”的古希腊语词源就是“城邦”。在古罗马时代,统一的大帝国取代了分离的城邦,整体概念的范围大大扩张,整体意识也大为增强。在《沉思录》中,奥勒留如此写道,“就我是安东尼来说,我的城市与国家是罗马,但就我是一个人来说,我的国家就是这个世界”。奥勒留最终把整体的概念范围扩张至整个宇宙,从高远的宇宙视角来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结的,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事物,而所有事物结合起来就是宇宙。宇宙即是指一和全的东西。每一事物都是“按照宇宙的普遍本性来完成的”,凡是对于整体有利的事情必然不会对个体有害。宇宙的理智是社会性的,它使高下有序,相互配合,“分配给每一事物以它适当的份额,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使之与那最好的事物相和谐”。作为社会体系的一分子,要时刻怀着仁爱之心做对社会有利的事,满足于国家给他指派任务。奥勒留常把个人与社会关系比喻成身体各器官与身体整体的关系,各器官离开身体就失去了其本性。

  《沉思录》虽然是帝王的沉思,但其所表达的人生哲学并不是帝王哲学。其中虽然不乏关于权力、荣誉的段落,但奥勒留不是从如何攫取和运用权力、如何赢得荣誉的角度来谈的,而是从死亡视角出发,认为权力和荣誉都是易逝的外在东西,不值得为此劳心伤神。在奥勒留的沉思中,我们看不到苏格拉底哲学与政治的冲突,也看不到柏拉图哲学对政治的贵族式傲慢,而是哲学对受政治困扰之心灵的抚慰和引导。《沉思录》所表达的人生哲学对普罗大众也是包容的,认识到了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价值。这和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的亚里士多德哲学相比,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虽身居高位,却对世间微小事物保持尊重,并时时提醒自己要为社会整体谋利益,这种态度即便放到当代社会,也有其价值。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道德与文明》编辑部)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