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恩: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走向
2017年11月07日 08: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7日第1325期 作者: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 王天恩

  早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就预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迎来超越人类进化的奇点。而奇点之后人类文明的走向,在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辅助和将带来人类的终结这样两个极端的观点之间,有一种更现实的可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智能进化不可能以生物以外的方式进行,只是有理由认为,可能没有其他智能进化能够像生物进化那样以自然方式发生。由于机器智能只能借助人类智能,在人类智能的基础上进化,所以是一种智能的次生进化。机器智能为人类智能所创生,当人工智能可以设计出具有比自己更高水平的智能时,机器智能的进化就开始了。然而,这虽是建立在生物智能进化基础上的次生进化,但就智能形式和进化方式而言,机器智能有可能是比人类智能层次更高的智能。

  相对于生物智能,图灵计算机在很多方面劣势明显,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将在更多方面越来越具有优势。一方面,由于其自然性质,生物智能也许是自然发生的唯一智能进化方式;另一方面,受限于信息活动的物能层次,生物体肯定不是信息的最佳载体。无论图灵奇点后的未来发展是什么情景,我们都不得不深入思考智能机器人和人类的关系问题。机器与人的关系问题,说到底就是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只是问题的焦点集中到了智能上。

  人类的进步越来越依赖前提性反思,以往人类的前提性反思,只是针对自己的观念、思想、理论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而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更进一步涉及关于人类自身存在方式的前提性反思。人工智能进化的实质是信息进化,即信息体发展的层次提升。智能进化的初级形式以生物进化的自然方式进行,其高级形式则将涉及信息载体的升级。生物体属于智能的初级载体,随着智能的发展,更高层次的物能利用将为智能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智能载体的升级换代是智能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智能进化的载体升级,有两种可能方式:一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载体独立平行发展,结果较低层次的生物载体处于劣势。二是生物载体不断被部分替换,采取一种载体渐进交替换代的方式。前一种方式在发展历程上没有后一种可能所具有的优势。因为具有自我意识的信息体的进化更是经历的产物,不只是某种智力——比如计算能力的发展,计算能力可以不用一个有意识的信息体完成。因此具有自我意识的智能不可能一次性整个替换载体,而是作为一定经历结果的智能以适当升级载体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更可能是渐进的,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发展更可能的方式是交互式的。那是一个生物智能机器化和机器智能人类化的发展过程,即在某种程度上的人机器化和机器人化。

  无论哪种方式,其实质都是信息进化。因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是人类智能的延续,而不是人类智能被超越和可能被替换甚至被消灭。进化归根结底是信息进化,生物进化只是信息进化的载体进化过程。立足于物能,更高层次载体的发展意味着人类被淘汰,但立足于信息,更高层次的智能则是人类发展的更高层次。前者把生物体意义上的人口再生产看作是人类的唯一延续方式,后者则将思想意识意义上的再生产也看作人类延续的方式,而且是更为根本的方式。

  生命的多样性是生态的生命线。在自然生态中,生命资源的多样性、差异性与统一性相对,过度的统一性是生态终结的机制性原因。尽管人类由于文化等原因严重卷入相互利害冲突,但理性的人已经明白,生物基因的多样性不仅是使生物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最重要、最根本资源,而且是把握新的可能性、创构新的对象的宝贵财富。因而保护生物基因资源的共识,在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超级智能那里理解得只会比现在的人类更深刻。

  科技伦理既要为人工智能发展对人产生的威胁提供伦理警醒,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人本身的发展,还要为人类自身进一步发展提供伦理支持。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