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宜:四重整体与相即相入
2017年10月10日 08: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10日第1305期 作者:张静宜

  在海德格尔思想中,世界通过世界化而成其本质。在世界的世界化中,天、地、人、神相互依偎成一个整体。世界只有作为一个天、地、人、神相互依偎的整体才有意义。如果用华严宗的思想来解释,亦即在世界的世界化过程中,天、地、人、神相互之间相即相入。

  海德格尔的四重整体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对其早期存在作为“无”的思想的克服。站在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的进路和华严宗的教理上,将海德格尔“四重整体”与华严宗“相即相入”思想进行一番比较,可为重启海德格尔与东亚思想的对话提供一个新视角。

  海德格尔的“四重整体”

  海德格尔的“四重整体”指的是由天、地、人、神构成的世界化的世界。他认为,如果仅仅通过外观方面来表象物,我们就还没有触及物的本质。只有当我们的思想首先达到了物之为物时,我们才能达到物自身。物首先是一种自立而不仅仅是一个对象。作为自立的东西,在制作过程中总是预先向制作者显示出它的外观,而对象的外观只是制作后的显现。

  海德格尔以人们常见的“壶”为例。壶作为器皿用它的虚空来承受和保持倾倒入其中的酒或水。承受和保持是为了倾倒给有需求的人,而这种倾倒就是壶给人以“馈赠”。海德格尔认为,起承受、保持或容纳作用的壶的本质即在倾倒之时的馈赠中。在壶馈赠出的水中有山泉,山泉来自大地,大地又承受着天空雨露的滋润。在泉水中,天空和大地亲密联姻。如果馈赠的是酒,酒由葡萄的果实酿成。果实享受着大地的滋养和天空的光照。海德格尔说,在水或酒之馈品中,在壶之虚空的本质中,总是栖留着天空和大地。而倾注之馈品乃是我们终有一死之人的饮料。它或是解人之渴,供人提神解乏,或是用于敬神献祭,此时壶之倾倒就是为了终有一死之人奉献给不朽的诸神。四重整体中的天、地、人、神在壶倾倒之时同时逗留在场。

  天、地、人、神四方相互聚集、相互归属、相互信赖,当我们谈及其中任何一方时,出于“四方”之纯一性和整体性就同时想到了其余三方。四方中的每一方都以它自己的方式映射自身,进入它在四方的纯一性之内的本己之中。四方中的每一方都与其他各方相互游戏。

  在海德格尔看来,如果把天、地、人、神统一的四方肢解开来,把其中一方表象为个别的、可以相互论证和说明的现实之物,实际上就扼杀了四重整体的本质,从而就不能把捉“物”之本质。

  华严宗的“相即相入”

  “法界缘起”是华严宗提倡的一种缘起理论。在法界缘起的境界中,宇宙是一个万物互为因果、互为缘起、圆满具足、重重无尽的大系统。其中不论广狭、大小、一多、隐显、主次,都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宇宙是多样性的统一,彼此之间和谐相处,同时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假如说在缘起关系中有甲、乙、丙、丁四种事物,这四种事物生成事物“戊”。华严宗所说的相即相入,表示在缘起关系中,事物处在“隐位”或“显位”。甲、乙、丙、丁四种事物构成事物“戊”的过程中,它们必须有些处在隐位,有些处在显位。显位即在事物构成中处在主导的位置,隐位在事物构成中处在随顺的、辅助的位置。在这种“显与隐”、“主导与随顺”的态势下,处于不同状态的甲、乙、丙、丁四种事物才能顺利、圆融无碍地生成事物“戊”。所谓“相即”就是处在隐位、在事物构成关系中处在被动状态的事物,随顺处在显位、在事物构成关系中处在主动状态的事物。

  如果说,“相即”是表示隐位和显位两种状态的描述,那么“相入”则表示“有力”和“无力”两种态势。所谓“有力”,表示在事物缘起中起主导和带领作用,能决定事物缘起的方向。而“无力”则表示在事物缘起中起辅助和跟随作用。“相入”意味着在事物缘起过程中,必须部分是有力的,部分是无力的,有力和无力交互作用,事物的缘起才可以成立。

  “相即相入”的关系是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的基础。在法界缘起中,这种相即相入的关系是交涉无尽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即相入关系之中而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

  四重整体与相即相入之比较

  在海德格尔思想中,世界通过世界化而成其本质。在世界的世界化中,天、地、人、神相互依偎成一个整体。世界只有作为一个这样的整体才有意义。如果用华严宗的思想来解释,亦即在世界的世界化过程中,天、地、人、神相互之间相即相入。在天、地、人、神相即相入的不同构成事件中,有时候“天”处在显位,有时候“地”处在隐位。有时候“人”即“神”,有时候“神”即“人”。不管是梵高画笔下的农鞋,还是祭司手中的酒壶,天、地、人、神在相即相入中构成世间的万事万物。

  华严宗法界缘起的真理观即强调在事事无碍的法界中,任何事物都是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四重整体中天、地、人、神之纯一性的居有着的映射游戏乃是本有(Ereignis)之运作。存在的历史在本有之运作中得以展开,这不同于《存在与时间》的致思理路,即只从此在(人)的时间性分析来追问存在的真理。从真理观的角度出发,海德格尔的四重整体与华严宗的相即相入思想有明显的相似性。

  首先,海德格尔通过赋予“天地人神”不同的含义建立新的存有真理观。如果说存在的意义是等待人来静观,那么存有的真理则总是在人的行动中呈现。存在可以被描写和陈述,存有唯有在演绎和发生中内在地被感知。在《哲学论稿》中,海德格尔大量采用名词的相应动词形式,意在改变传统形而上学时代概念的名词化固定模式,从而在四重整体思想下构造一种动态的、演绎的真理观。而华严宗法界缘起的真理观,万事万物之间相即相入、相互交涉运作,事物之间的显与隐、有力与无力在法界缘起中随缘变化、充满动机,与海德格尔后期动态的、演绎的存有真理观具有内在的相似性。

  其次,在华严宗的法界缘起理论中,事与事、事与理、理与理之间均相互依靠而成为一个整体,单个的事物是不能存在的。所谓“相即相入”,意味着真理的意义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可以把握。在海德格尔的四重整体中,构成世界的天、地、人、神相互依偎、互成镜像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的意义既不能通过某一个他者(譬如:人)来说明,也不能根据某个他者(譬如:神)来论证。世界只有作为一个天、地、人、神相互依赖的整体才有意义。海德格尔后期整体性的存有真理观与华严宗的法界缘起思想具有内在的亲缘性。

  最后,在法界缘起、相即相入的事物关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和谐相处、圆融无缺的。在海德格尔的“四重整体”中,构成世界的天、地、人、神,也相互依偎。四重整体之间进行着柔和的、温顺的、寂静的相互映射游戏。在两人思想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和谐性、无差别性是一致的。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