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三原则
2017年09月26日 08: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26日第1300期 作者:王雨辰

  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是在研究和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效应史,这就决定了能否准确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理论逻辑,是科学开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是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理论问题、理论和实践效应的研究。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科学开展须坚持如下三个原则。

  准确把握内在逻辑

  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是在研究和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效应史,这就决定了能否准确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理论逻辑,是科学开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至今已有30余年,虽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已较熟悉,但是还很难说真正把握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

  所谓非历史主义的资料评介法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脱离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哲学文化传统,不去追寻时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提出了什么问题,理论家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以及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提出了什么样的理论问题,仅限于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观点,而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其理论运思的内在逻辑。其二,非历史主义地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思想发展不同阶段的差异性,简单地把理论家在不同阶段的思想看作是同质的,无法从总体上把握理论家思想的特征与性质。实际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存在很大差异,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找到支配其理论思维的“总问题”,方能真正把握理论家的理论发展和理论创造。

  探寻理论和实践效应

  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区别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地方。探寻适合西方人的道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的价值追求和目的。通过对东西方不同的社会结构和哲学文化传统的分析,他们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苏联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模式。在他们看来,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立足于近代理性哲学的立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一种知识论哲学,从而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但是却存在着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的倾向,由此把历史规律混同于自然规律,无法对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市场经济物化意识对工人阶级主观精神世界的侵袭,造成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危机和西方人的内心世界被资产阶级所支配的异化状况。

  基于以上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价值职能,强调人及其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地位,主张立足于现代哲学的立场和精神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应当以理性主义的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为基础,而应当以人及其实践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不是像近代哲学那样去探讨世界的绝对本质和普遍规律,而是探寻人的自由和解放。他们进一步从人的自由和解放这一本体论视角,对当代西方社会展开哲学批判、社会批判、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形成了诸多有创新性的理论论题,在西方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阐述的辩证方法,被哈维、詹姆逊等晚期马克思主义借用和改造,并与他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文化批判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他们理论建构的方法论基础;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和阿尔都塞“多元决定”的概念,被后马克思主义借用和改造,形成了注重偶然性、差异、多元民主的新霸权理论;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就是吸收了葛兰西的文化理论和阿尔都塞的结构决定论建构其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新社会运动也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在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学生运动中,马尔库塞被青年学生尊奉为精神领袖,萨特亲自参加学生运动,阿尔都塞虽然保持沉默,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传统”解释却深深影响了西方青年。此外,西方的生态运动、女权运动、新工人运动等新社会运动都与西方左翼力量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密切相关。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研究目的

  要科学开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研究目的,即以客观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理论效应和实践效应为内容,在把握其内在逻辑及其理论效应和实践效应的基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和民族化的内在机理,总结归纳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现代化实践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论问题,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不能满足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单纯的概念考证、观点介绍和理论效应与实践效应的简单描述,也不能将其变成一种脱离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现代化实践的自说自话,否则,将会导致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自我边缘化,成为纯粹的学院话语。而应当立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和现代化实践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总结归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反思其理论探索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探寻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在机理,提炼出解决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命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17AKS01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