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真:“返本开新”重在观念而非知识
2017年07月25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25日第1255期 作者:周可真

  文化研究应该成为一种创造活动,对文化研究领域的文本进行“还原”的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这样的“还原”是不可能的,除非这种研究可以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方式来进行,但是实验在文化研究领域是不可想象的。

  从孔子时代到清代的整个古代,中国社会一直在变化、发展,这种变化、发展不仅表现在政治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还表现在学术上从诸子蜂起的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以及从儒、释、道三教并立到合流以至融合的演变,如此等等。与古代中国社会的演变相应,儒家思想也在演变,这种思想演变是通过后儒(包括儒学者和经学者)根据自己时代的要求对包括孔子在内的前儒和由孔子所整理的“六经”(秦汉以后为“五经”)的思想加以新的诠释和阐发来实现的。显然,被后儒重新诠释和阐发的思想与前儒和“六经”的思想本身并不是一回事,前者乃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只是在名称上它们常被学者不加分别地笼统称作“儒家思想”罢了。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演变,是孔子及后儒和“六经”的思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以儒学和经学方式不断得到改造的过程。在近现代新的历史条件下,近代维新派的思想和现代新儒家的思想都是这种新的改造活动的产物。但是,近代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维新派的改造并不成功。而现代新儒家的思想至今也未转变为一种现实而普遍的社会运动。这说明,现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努力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是徒劳无功的,其思想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并未掌握中国大众。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笔者认为,需要发展的不只是儒家思想。中华文化不只是由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及其后学的思想,它还包括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及其后学的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等,所有这些思想都是有可能也需要得到发展的。这就是说,“返本开新”之“返本”,不应像汉武帝“独尊儒术”那样独“返”儒家思想之“本”,而是应当“返”中华文化之“本”。

  近些年来举国上下都在讲“和谐”,认为“和谐”是中华文化固有和特有的一种观念,而且许多人以为这种观念是来自主张“和为贵”的儒家。其实,主张“知和曰常”的道家何尝没有“和谐”观念呢?更何况“和”的观念并非孔子或老子首先提出,春秋时史伯就曾讲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是春秋时代许多学者都提倡的,不能简单归为儒家或道家所特有的观念。

  笔者曾提出“和谐以自由为旨归,自由则存在于和谐中”的观点,认为“离了自由则和谐为无根之谈;离了和谐则自由为无稽之谈”。崇尚“和”的中华文化中也有某种“自由”观念。另外,中华文化中还存在着与现代人所普遍信奉的“平等”观念、“人权”观念相通的观念。就先秦诸子百家而言,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以及其他学派,它们无不重视民生问题,例如,老子讲“实其腹”,孟子讲“制民以恒产”,这都是肯定人民百姓有其生存的权利,要求统治者充分尊重这种权利,并为实现他们的这种权利而创造必要的条件。诸如“生之谓性”、“生生之谓易”之类的观念可以理解成中华文化中固有的“天赋生命权”的观念。总之,我们应当去研究和挖掘中华文化中固有的“自由”、“平等”、“人权”之类的观念,并根据时代的要求来重新诠释和阐发这些观念,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价值观。

  在笔者看来,曾经为毛泽东所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方针,可以作为“返本开新”的文化研究之基本方法。反之,把文化研究搞成像清代朴学家们钻进故纸堆里进行考据那样的所谓“纯正学术”,是无法达成“返本开新”的文化研究之目的的。文化研究应该成为一种创造活动,对文化研究领域的文本进行“还原”的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这样的“还原”是不可能的,除非这种研究可以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方式来进行,但是实验在文化研究领域是不可想象的。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解释不可能是知识性的东西,只能是观念性的东西。“返本开新”的文化研究所追求的是某种观念,而不是某种知识。

  但是,任何一种观念的创新都不是从零开始或“无中生有”的,而是必须借助于既有的观念,这就是之所以要“返本”的理由。“返本”不是对既有的观念进行“还原”,而是对既有的观念进行理解和解释。理解的前提是理解者心中有“理”。有“理”才有“解”,无“理”则无“解”。而生活在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不同环境中的理解者,其心中之“理”是有差异的,因其如此,人们对同一文本所表达的观念就可能做出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笔者认为,理解者心中的“理”是文本所表达的观念,以及理解者所处时代所需要的观念之间的一致关系。能够把握到这种关系,才能对文本所表达的观念做出权威性的理解和解释,即这种理解和解释能被理解者所处时代的人们所普遍认可。进一步地说,如果这种理解和解释甚至被该时代的人们所普遍信奉,那么,这种观念就是表达该时代的时代精神的观念了,从而它也就能成为该时代的主流观念或核心观念了。“返本开新”的文化研究能达到这样的结果,其研究才是完成了时代所赋予它的使命。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