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代笔记中的民间俗信传统
2020年12月29日 09: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9日第2079期 作者:朱琴

  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及相应仪式制度。“在阶级社会里,它是属于下层民众对鬼神世界和习俗礼仪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影响着他对生活的信仰心理和行为。”民俗信仰是社会文化和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苏州古代笔记以吴人记吴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对于当地民俗传统的描写尤为生动翔实。

  自汉魏以来,苏州地区民间信仰风气就比较浓厚,俗信事象繁多,重鬼神、多淫祀、好赛会,可以说是当地民间信仰的传统内容。鬼神信仰是民间俗信的基本内容,黄省曾尝言“吴下好谈神仙之术”,苏州古代笔记对民间敬奉神仙的现象着墨颇多,如杨仪《高坡异纂》中对周颠仙、张三丰、尹蓬头、赤肚子等一批声名显著的道士有专门记载;钱希言《狯园》中“仙幻”四卷、“释异”两卷,集中收录了与神仙方术有关的故事;而玄妙观道士张皮雀驱祟捉鬼、禳晴祷雨的事迹,更是频繁出现在不同的苏州古代笔记作品中。吴人喜欢称鬼道怪由来已久。早在西晋,陆氏《异林》中就载有钟繇与女鬼相爱相杀的故事;明代以后,吴人谈妖说怪的气氛愈发浓郁,沈周《客座新闻》、祝允明《祝子志怪录》、陆粲《庚巳编》、杨仪《高坡异纂》、黄暐《蓬窗类纪》、钱希言《狯园》、徐昌祚《燕山丛录》;清代沈大本《城南夜话》、张元赓《张氏卮言》、香谷氏《残簏故事》、朱海《妄妄录》、钮琇《觚剩》等笔记作品,均大量收录鬼怪灵异故事。有些笔记作品记载较多,专门对内容作了归纳整理,以类统之。如王鏊《震泽长语》有仙释类、梦兆类;黄暐《蓬窗类纪》有果报纪、怪异纪;钱希言《狯园》有仙幻、释异、影响、报缘、冥迹、奇鬼、妖孽之目;徐昌祚《燕山丛录》有仙释、神鬼、妖邪、怪异、奇闻、果报之门。这些故事大多来自口耳相传,讲说故事之人,或为作者亲友,或为郡中父老。作家们在记述过程中常以某某说、某某为予言之、得之于某某等方式说明故事来源,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如《狯园》记载了张三丰神游五岳的事迹,文末告知故事来自常州人周虔,其人谪戍滇南,亲见其异,归而说之。

  此外,作家们为进一步提高鬼怪传说的真实性,还将其与现实人物相结合。如《祝子志怪录》中“鬼告状”一则,祝允明记载了其外祖父徐有贞治水时,为铁匠与鬼魂调解纠纷的故事。由此可见,鬼神之说普遍存在于封建时代吴人的各个阶层,这些故事不仅为野老村妇喜闻乐见,亦为缙绅士林欣赏接纳,成为他们客座闲话的谈资和案头创作的素材。有些作家甚至打破了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明确承认鬼神的合理存在。祝允明就提出“天地人物,悉是鬼神”“神鬼怪妖,世必有实理常事”,以超脱的态度来审视和记录大千世界的神秘。

  “吴俗信鬼好巫,诸祀典不载者,每崇奉之。”苏州地区的淫祀之风历史久远,《旧唐书》已云“吴楚之俗多淫祠”。唐代陆长源《辨疑志》记载了苏州地区巫祀圣姑的现象:“俗传圣姑之死今已数百年,其貌如生,远近求赛岁献文服妆粉不绝。又有人欲得观者,巫秘密恐惧不可,若开有风雨之变,闻皆信事之,无敢窥者。”淫祀巫鬼的风俗在吴地笔记作品中有深刻反映。钱希言《狯园》“灵祇”两卷、“淫祀”一卷,专门记载苏州地区五花八门的巫祀现象,诸如五圣(又称五通、五显)、宋相公、二郎神、金小一总管、百花大王、柱礎神、蛇王,等等。陆粲《庚巳编》则对苏州民间崇奉的妖神“五圣”作了详细记载,包括称谓冠服、祭礼仪制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吴地五圣之祀尤为淫邪,民间家家置庙,虽士大夫不免,小民更是竭产以奉,“一切事必祷,祷则许茶筵,以祈阴祐,偶获则归功于神,祸则自咎不诚,竟死不敢出一言怨仙”。清康熙年间汤斌抚吴,曾勒碑永禁此风,然而民国时期苏州上方山五通之祀已复往日盛况,官府亦不过问。究其原因,江衡在《溉斋杂志》中一语点破,乃“吾乡风化所系也”。

  “吴俗信鬼崇巫,好为迎神赛会。”“凡神听栖舍,具威仪箫鼓杂戏迎之曰会”,它是民众表达信仰的重要途径,目的在于“祈年谷、祓灾祲、洽党闾、乐太平”。苏州地区的迎神赛会,名目众多,“有松花会、猛将会、关王会、观音会……关王会则独盛于昆山……郡中最尚曰五方贤圣会”,赛会排场盛大,极尽奢靡,“优伶伎乐、粉墨绮缟、角觚鱼龙之属,缤纷陆离,靡不毕陈”,办会之日,万众会集,纵情游戏,“朱门缨女之士,白首耆髦之老,草莽镈笠之夫,建牙罴虎之客,红颜窈窕之媛,无不惊心动魄,移声动色,金钱玉帛,川委云输,百戏罗列,威仪杂沓”,娱神与娱人并举。王穉登的《吴社编》可谓吴中里社赛会的专书,对赛会的概况、机制、组织、仪式,以及办会时民间盛况均作了非常详细的描写。由于迎神赛会与本地节令紧密结合,俗信活动逐渐节日化、制式化。清代顾禄《清嘉录》、袁学澜《吴郡岁华纪丽》均以岁时为序,结合生产生活来记录苏州地区的俗信传统。诸如正月拜春,祀神供先;十三日于宋仙洲巷吉祥庵致祭刘猛将神,乡民刑牲酹醴,抬像游行;敬奉城隍,男女修行者年初往祠庙烧香,必经历十庙而止。二月二日土地神诞,官府奉香火牲乐以酬,村农则家户壶浆以祝。三月十五玄坛神诞,以司财致富,郡人多塑像供奉。四月劜神仙,官府致祭福济观,士女骈集进香,游人杂闹。五月朔日,民家于厅事张贴天师符镇恶,焚香肃拜。此外,尚有观音生日、白龙生日、浴佛、谢灶、雷尊诞、二郎神生日、盂兰盆会、地藏王生日、跳钟馗、接玉皇、接灶、接五路神开市、迎紫姑等各种迎神祈祝的活动,花样百出,展现了吴地民俗信仰的丰富多彩。这些定期举办、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和广泛参与度的民俗活动,对当地俗信文化的流播、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广、固定和强化的作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古籍中心)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