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宗教:俄耳甫斯教
2015年08月18日 08: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18日第791期 作者:常旭旻

  【核心提示】俄耳甫斯教的文本、教义、仪式活动以及组织形式在当代一直都是古希腊宗教研究领域最具争议的主题。俄耳甫斯信仰是否是一种统一的、精神趋向一致乃至具有核心教义的宗教,也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重点。

  

  

  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流传至今最为人熟知的成果,但实际上却附丽于古希腊宗教。随着政治与时代主潮的淘洗甚至刻意掩盖,有的神话成为主流,有的神话则逐渐隐而不彰,但却从未消失。如果说以阿波罗为代表的奥林匹斯神话是前者,以俄耳甫斯教为基础、以狄奥尼索斯为偶像崇拜的俄耳甫斯信仰则是后者。俄耳甫斯信仰凝练了地中海古老居民的生活习俗与人生观,尤其是重视死亡祭仪和来世生活,吸收、融合了东方特别是埃及的死亡观、灵魂观。

  俄耳甫斯教主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承载教义的俄耳甫斯诗篇、深入日常生活的俄耳甫斯祭仪、俄耳甫斯信徒及其社团的生活。与奥林匹斯宗教不同,俄耳甫斯信仰并不注重神创论、英雄谱系以及诸神的作为,也不具备希腊城邦官方的祈祷与占卜功能,其最核心的祭仪主要在葬礼上实施,寄托灵魂的转世与来世重生。俄耳甫斯信仰团体也很难说拥有奥林匹斯宗教里的祭司、巫师,而是依托祭仪、狂欢开展活动。

  相传俄耳甫斯确有其人,是大约公元前6世纪中期以前游历于希腊北部的一个歌者,能够给树木、动物等生灵施加咒语。他弹着里拉琴游历四方,吟唱人生轮回和来世信仰,还四处设立祭祀场所、传播祭祀礼仪,让人们通过祭仪、牺牲,化解此世的罪恶与污秽,通过禁欲惩戒日常罪恶、净化灵魂,求得纯净的轮回来世。柏拉图的《理想国》364e提到云游祭司以及先知表达俄耳甫斯的文字,并以此指导他们的祭仪,要求个人与城邦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都要通过牺牲祭仪与戏剧形式来释放和净化自己。

  据说俄耳甫斯的祖父曾帮助过狄奥尼索斯,于是狄奥尼索斯将其教义尽传于俄耳甫斯。但是此前狄奥尼索斯崇拜并没有这么高的地位,只是较低阶层的工匠、艺人乃至农民的日常生活崇拜对象和习俗载体。俄耳甫斯诗篇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佐以祭仪、典礼,悄然改造了狄奥尼索斯在奥林匹斯神谱中的地位,获得了超过诸神的偶像崇拜地位,打破了荷马史诗与赫西俄德神谱的正统,表达了所谓不同于奥林匹斯信仰的异教观念。在人神截然区分而又赋予神祇人格意义的奥林匹斯神统之外,狄奥尼索斯在迷狂中的人神合体,疏离了奥林匹斯神话对不朽之神和有朽之人的绝对区分,人神之间形成了互补关系,强调在安静的禁欲、祭仪当中实现净化,在来世获得人神的精神合一。

  俄耳甫斯教的文本、教义、仪式活动以及组织形式在当代一直都是古希腊宗教研究领域最具争议的主题。俄耳甫斯信仰是否是一种统一的、精神趋向一致乃至具有核心教义的宗教,也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重点。此外,学界通常认同的下述俄耳甫斯宗教三核心:具有人性的狄奥尼索斯偶像神话、灵魂不朽以及灵魂转世或者说永恒轮回,也备受争议。

  灵魂转世或者说轮回学说除了毕泰戈拉学派有过记载,也保存在品达、恩培多克勒、希罗多德、柏拉图的文献当中。诗人记载灵魂从地下世界返回地上世界之后,其命运由其前世的所为所行决定。哲学家的记载更着重于罪行所受惩罚、来世的生死善恶汇报乃至正义是否能够得到声张的伦理规范论断。但是为何要受惩罚,应该受到惩罚的罪行到底是什么,在各种文本里却语焉不详,而这很可能源自狄奥尼索斯在提坦时代对上辈神的屠戮。这才是需要用一生的禁欲、素食才能得以净化的罪愆,这既是生命的意义、价值,也是灵魂受罚及其转世的要求。

  当代学者布尔柯尔特(Walter Burkert)在其名著《希腊宗教》中认为,以狄奥尼索斯为核心的巴库斯崇拜、俄耳甫斯教、毕泰戈拉学派各有区别与不同核心,但也有很多重合之处。狄奥尼索斯是神祇,俄耳甫斯是先知,毕泰戈拉则是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领袖;巴库斯崇拜提供了实践的祭仪,俄耳甫斯教提供了信仰文本,毕泰戈拉学派则是具有代表性的俄耳甫斯信仰团体。俄耳甫斯教与巴库斯崇拜的重合之处在于祭仪与来世学说,俄耳甫斯教与毕泰戈拉学派的重合之处在于灵魂转世学说与禁欲主义。而三者重叠的核心则是早期希腊的灵魂观,即所谓Psyche观念。

  希罗多德指出,俄耳甫斯和毕达哥拉斯都不是以宗教人物的形象出现,但是却是宗教信仰甚至团体、制度的奠基人。只不过毕泰戈拉伪装成哲学家,而俄耳甫斯伪装成歌者或者说诗人。因此布尔柯尔特认为俄耳甫斯教义在苏格拉底对灵魂的关注和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诉求以及雅典的官方宗教体系之外,提供了一种神秘的但是能够满足人心需求的信仰内容。

  从伯奈特(J. Burnet)、康福德(F. M. Cornford)、格思里(W. K. C. Guthrie)到韦尔南(Jean-Pierre Vernant),一百多年来,学者们认为,古希腊神话到早期希腊哲学有两条路线。一条始于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荷马史诗中的奥林匹斯创世神话衍生出了伊奥尼亚学派的实证宇宙论,从万物本原思考世界永恒之理性,神话中的秩序在哲学中理性化了。另一条始于神秘主义的内在解释。这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路线不太重视的,其核心观念是灵魂不朽与轮回转世,通过荷马之外的另一个歌者与诗人俄耳甫斯的诗篇,在灵魂的变迁中解释并理解人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第二条路线也即俄耳甫斯教的路线本来是民间、私人的,但是通过习俗、祭仪再到毕泰戈拉学派、赫拉克利特,将民间流传的秘教通过logos引入公共空间,最后和奥林匹斯官方宗教同样成为古希腊的公共学说,将其核心的Psyche灵魂学说与自然哲学之Physis自然学说合流,由哲学接过宗教的衣钵,纳入希腊城邦政治共同体的理性宇宙观之内。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