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影响越南佛教传承
2015年06月17日 08: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6月17日第752期 作者:宇汝松

  越南早期印传佛教虽然凭借地缘优势而一度甚为兴盛,但它基本上多为服务在越商旅的直接需要而零散传播,未能形成相应的传承体系。越南佛教只是在后世汉传佛教的影响下才真正形成系统、有序的宗派传承,并进而实现其本土自立独创和自主发展。

  

  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即从海道传入了越南;公元前1世纪,越南赢楼已成为当时著名的佛教中心。佛教自公元纪年之际传入中国,至隋唐时,已经发展为较为成熟的汉传佛教。6世纪末期以后,受汉传佛教影响,越南本土先后出现了毗尼多流支禅派、无言通禅派及草堂禅派等三大禅派。13、14世纪,陈仁宗对越南佛教各派进行整合,创建竹林禅宗。竹林禅宗是越南佛教本土化的标志,成为越南后世佛教的主体,对越南政治、经济、文化及信仰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影响。

  越南早期佛教源自印传佛教

  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北部全境接壤中国,东部濒临南中国海,西部通向孟加拉湾,位于中、印两大古老文明的交汇点,并长期深受中、印文化的影响。佛教自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创立以后,至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获得了迅速发展。阿育王虔信佛教,为了解决当时佛教部派的纷争与分裂,于公元前253年召开大会结集佛教经典,并广派传教僧团向国外传播佛教。僧团和商旅是早期佛教传播的主要使者,他们将佛教播扬到了印度之外很远的地方,比如非洲、西亚、中亚、南亚,包括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以及越南,即交州(现在的北宁省)。据越南学者陈文玾的《越南佛教史略》所述,当时佛教的海外传播主要有陆路和海道两种途径,而越南刚好位于海陆两道的中间。由于诸多便利条件,佛教于公元前3世纪即从印度经由海道传入了越南。

  这一观点还在有关越南的史料遗存中得到了印证。阿育王时,佛教传播所到之处往往会建寺造塔。因此,探究有关越南阿育王塔等史料,即可厘清越南佛教源起的端倪。佛教传入越南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至公元前1世纪早期,赢楼(越南当时北属中国的州治所在)已经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

  越南早期佛教是由僧侣和商贾经海道直传于印度,处于政治、商贸、文化中心的交州治所赢楼由此自然成为当时著名的佛教集散地,早期越南佛教因此地利而一度繁荣兴盛。由于越南地处佛教海陆两道传播的中途站,一些传教使者将佛教传入越南的同时,还借道赢楼将印度佛教进一步北传中国。杜继文主编的《佛教史》就认为,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不但已遍及印度全境,而且还影响西达地中海东部沿岸国家,北到克什米尔,南到斯里兰卡,进入东南亚国家。交州佛教原是由海路南来,并由此北上中原,成为佛教传入内地的另一渠道。

  但必须指出的是,越南早期印传佛教虽然凭借地缘优势而一度甚为兴盛,但它基本上多为服务在越商旅的直接需要而零散传播,未能形成相应的传承体系。越南佛教只是在后世汉传佛教的影响下才真正形成系统、有序的宗派传承,并进而实现其本土自立独创和自主发展。

  汉传佛教催生越南三大禅派

  佛教自公元纪年前后传入中国,历经数百年的发展,隋唐时已基本实现了中国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世纪末期以后,越南佛教在汉传佛教的影响下,结合本土信仰背景,开始建宗立派,先后创建了毗尼多流支禅派、无言通禅派及草堂禅派。

  6世纪中后期,印度僧人毗尼多流支来华师从中国禅宗三祖僧璨学佛修禅,觉悟后受祖师嘱托而前往越南译经弘法,并首创越南融汇印度和中国佛学的第一个禅门宗派——毗尼多流支派。该派注重传授中国禅宗心法,主张“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众生同一真如本性”等禅学思想。毗尼多流支禅派因其与中国禅宗的亲密关系,被越南史学家文新认为是“中国禅宗的一个支派”。“无言通禅派”的创始人无言通禅师祖籍中国广东,俗姓郑,出家于浙江婺州双林寺。因其性格沉厚,寡言默识,了达事体,而被称为“无言通”。唐元和十五年(820),无言通禅师来到交州北宁建初寺,传授百丈禅法,传承慧能禅脉。无言通禅派强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等禅宗义理,主张“面壁禅观”、“顿悟无碍”,故又称为“观壁派”。无言通派是越南佛教的主要宗派,越南陈朝兴起的竹林禅派直接承袭其法统。“草堂禅派”开创人草堂禅师是中国僧人,主要弘传中国禅宗云门宗系统的“雪窦百则”,主张禅净一致、禅宗禅修与净土念佛相结合。

  竹林禅宗是佛教越南化的标志

  受中国禅宗影响而创建的越南三大禅派在11世纪的李朝时就出现了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趋势。13世纪初,毗尼多流支禅派传到第19代依山禅师后,便融入其他禅派而销声匿迹;草堂禅派主要是在李朝宫廷皇室及贵族中传播,随着李朝的失国亦自然退出了历史舞台;入陈以后,越南禅脉传承仅剩下依稀可见的无言通禅派。

  安子山是越南佛教的重镇,后来成为竹林禅宗的祖庭和大本营。安子禅是竹林禅宗的根基,其禅脉可溯源到无言通禅派第13代传人常照禅师的传法弟子现光。现光禅师曾在安子山创修花燕寺,是安子禅的开山祖师。陈仁宗是安子禅派自现光、圆证、大灯、逍遥、惠慧五位禅师之后的第6代传人。陈仁宗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将越南诸禅整合为一,创建了竹林禅宗,越南佛教由此实现了本土的自主发展,陈仁宗亦因此成为竹林禅宗的初祖。竹林禅宗近承无言通禅派,远绍中国临济宗;强调自心是佛、平常心是道、佛法不离世间法,不注重繁琐的宗教礼仪,持戒也不甚严格,主张坐禅,并采用临济宗“四宾主”的师徒问答方式传播禅理。

  由于受到皇室的大力扶持,竹林禅宗把印度佛教、中国禅宗与越南信仰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些符合越南实际需要的禅修原则和方法。竹林禅宗是佛教信仰与越南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其组织方式、禅修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体现了当时越南民族的特色。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