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 杨志盛:完善教学形象规划 提升汉语国际声誉
2019年04月09日 08: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9日第1669期 作者:李泉 杨志盛

  汉语在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在可预见的未来,汉语有望成为领域性、区域型、国际性的公共交际工具。那么,在当下汉语国际化初始过程中,汉语在各国民众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汉语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世界,值得探讨。学习者有了解汉语语言特征的知情权,教师有义务让学习者了解汉语的真实形象,海内外业界同仁及业外舆论界有责任让汉语以应有的形象走向世界。

  以往的语言规划研究更多关注语言本体规划和语言地位规划,这是必要的。但从语言教学角度看,语言声誉规划、习得规划和形象规划更为重要,它们影响人们对某种语言的情感态度、学习动机、学习信心乃至学习效果。语言声誉规划是对语言的社会评价,特别是对某种语言难学或易学进行正本清源性的舆论引导,可视为舆论规划。语言习得规划是对语言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式的策略展示,可视为学习心理规划。语言形象规划是对语言结构特征,特别是语言可学可教的程度进行说理式的形象描述,可视为对语言结构的物理特征规划。这些规划虽角度不同,但都可以起到有温度、有力量的汉语教学与传播的软实力作用。

  汉语难学不符实际

  迄今为止,汉语在一些外国人心里有一个难以接近的印象。“汉语难学”等评价不仅闻听于耳,更是见诸文章、论著和媒体。这些说法由外国人提出也就罢了,令人不解的是,当今一些中国人及媒体也跟着炒作,甚至觉得“汉语难学”是件很自豪的事。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先生就曾不解地指出“说中文难学的,都是你们中国人”。的确,中国人常常问外国人“汉语难不难?”国内人士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有的课文就是讨论“汉语难学”的,并且往往是默认乃至引导学生认可汉语难学。中国的一些学者在其论著中也不加论证地附和“汉语难学是世界公认的结论”这样一些说法。把汉语渲染和塑造成一种难以习得的语言,既不符合汉语的实际,更不符合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战略,也无补于各国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和愿望。

  各种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必然有其一致性的一面,也有其差异性的一面,因而学习外语时会感觉有的地方相对容易,有的地方相对较难,这是外语学习的常态,不宜因此而厚非某种语言。教学实践表明,成人学习和掌握任何一种外语(包括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甚至要终身学习一种语言。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公认好学的语言和难学的语言。要对两种或几种语言的“学习难易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是一件比学习所谓最难学的语言还困难的事。因为即使是同一拨实验对象、同一拨教师,学生对不同语言的情感、动机和学习方法等是否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所教语言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等,都是难以控制的不确定的因素。因此,炒作“汉语难学”是一种缺乏科学根据的负能量,无补于汉语的国际传播。

  退一步讲,我们总不能左手高举汉语国际推广的大旗,告诉外国人“欢迎你学习汉语”;右手挥动“汉语难学”的旗帜,告诉外国人“汉语可不容易学,你要想清楚”。事实上,学习者中更多的人对汉语汉字抱有的是客观的、正面的认知,许多人就是因为对汉语特别是对汉字有兴趣才学习汉语。他们并不认可汉语难学,甚至认为汉语本身并不难学,更多的外国人是看到了汉语汉字的学习价值及其对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意义才学习汉语的。

  汉语有好教易学的“亲民”形象

  国际汉语教学与传播的形象规划,是关乎汉语以什么样的特点和“亲民”程度走向世界的顶层设计的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汉语的结构特征是基于与其他语言广泛比较而言的,是语言结构方面的物理属性,较之大众舆论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更加客观。为此,我们建议“关于汉语汉字特征的形象规划”,可以文理兼通且精通多语的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的看法为权威意见,他在《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一文中将汉语汉字的特征概括为如下一些方面: “简单和优美”,汉语的大多数语素是单音节的,每个音节开头和结尾的花样不多,缺少语法屈折。良好的符号系统应该易于接受和理解,“声调是使汉语特别适宜于物理通信的要素之一”。以声调作为载体的语言传递比元、辅音优越,方便在嘈杂的环境里传送。汉语的语言符号“大小适当”,良好的符号不论空间上的延伸还是时间上的持续都应该大小适当,如“混(hùn)”使用一种声调,“浑(hún)”使用另一种声调,并不多占时间,而英语的相关动词的过去分词就往往需要增加一个音位。汉字系统的优点是笔画的双向度安排,能够节省篇幅,加快阅读速度,而且便于识别,在方块汉字的书里找字,比在不断重复二十来个字母的书里来得容易。在文字的表音程度上,“如果说英语拼写法表音的程度达到75%,那么汉语或许可以说达到25%”。但是,“人们学会了1000个字之后就能猜测新字的读音而且有时能猜对。开头的1000个汉字是最难的”。在语言的“普遍性”上,不但从文字上看汉语是一种语言,从语言上看也是这样:汉语的各方言中有一批共同的词汇单位,有大致统一的语法结构和有整套关系密切的音系。从以上赵元任先生对汉语符号系统的事实所进行的单纯描述性的评价来看,汉语存在诸多优势特征和功能,应该有好教易学的“亲民”形象。

  汉语具学习和记忆优势

  汉语的特点和“亲民”形象及优势功能还体现在: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仅这一项就省去很多学习和记忆的负担。汉语的词法构造规则和句法构造规则基本一致,这无疑也是汉语简单和亲民的表现。普通话的声调只有阴阳上去四个,对母语有声调的汉语学习者来说不难掌握,对于母语没有声调的汉语学习者,合理训练一周便可以基本建立起汉语声调的概念。汉语是韵律性很强的语言,词汇存在双音化倾向,单音节词有双音化的需求,三音节等多音节词往往缩略成双音节词。因此,除了成语和部分音译外来词外,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词形较短,便于学习和掌握。汉字是语素文字,集形音义于一身,因此,学一个汉字便有一个汉字的用途;汉字既是书写汉语的文字符号,也是构成汉语的最小单位语素,基本上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汉语语素,因此学习汉字就是学习汉语;汉字的读音需要一个一个记忆,且查检不方便,这是汉字最大的缺憾,但汉语拼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而汉字的意思超越方言和古今,即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对维护汉语书面上的一致性乃至中华民族的统一功不可没;汉字书写在初始阶段也不容易,但汉字的基本书写规则并不难掌握,汉字的结构也是有规律的,其中,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占85%以上,且不少常用汉字是有理据可讲的;重要的是常用汉字使用频率高且数量有限,国家语委连续多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现代汉语最常用的汉字稳定在2400个左右。

  综上,我们认为,应加强汉语汉字及其教学的形象规划,呈现汉语汉字的本来面目,确立汉语可教可学乃至易教易学的“亲民”形象,营造一个与汉语教学、学习和应用国际化相适应的舆论环境,促进汉语的国际化进程。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理论创新研究”(13XNJ04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