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义同构是汉字的重要特点
2016年11月08日 08: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8日第1083期 作者:钱伟

  汉字最大的特点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构成表意文字,以对客观事物的原始模仿或描摹为历史源头。然而,与汉字的象形特点相比,常被人们忽略的是,在汉语有声语言体系中汉语音节对客观自然的模仿。这一特点由于有声语言的历史演变以及它作用于人的听觉而并非视觉等原因而显得模糊,导致汉字的音义联系往往不如形义联系紧密的印象。

  最早提出汉字源于“象声会意”之说的是清代著名学者陈澧。他在《东塾读书记》中云:“大字之声大,小字之声小,长字之声长,短字之声短,说‘酸’口若食酸形,说‘苦’口若食苦形,说‘辣’口若食辣形,说‘甜’口若食甜形,说‘卡’声音突然止……”近代学者章太炎也曾提出类似的论断。先行者们似已发现汉语的音与义之间并非只存在着偶然对应性。大量事实证明,汉字的发音与其所代表的含义具有某种心理—生理—物理方式的高度契合。这主要体现在汉字读音的“象声会意、拟声表义、音近义通”三大规律上。

  “象声会意”的规律

  汉字音节在其发音器官活动过程中有模仿客观事物特点的性质。

  如“圆”与“扁”:“圆”发音时双唇是向外聚拢的,其唇形构成的形状恰好是圆的;而“扁”发音时唇形构成的形状却相反,双唇闭合,唇形恰好呈扁平形。“平”与“突”:当发“平”音时,唇形闭合,刚好呈平直状;而当发“突”音时,唇形却恰好相反,双唇是聚拢向外突出的。“闭”与“开”:发“闭”音时,双唇是闭合的;而相反,发“开”音时刚好是开口音,双唇是向上与向下打开的。“凸”与“凹”:发“凸”音时,嘴唇前突,这显然是用唇形对凸状这一客观事物的特点加以模仿而产生音节;而发“凹”音时则是口腔张开,舌面低陷下去的。发“环”音时唇形为圆形,而“蝙蝠”之“蝙”或“鳊鱼”之“鳊”,因此类动物形体呈扁状,所以发音时唇形均呈扁形。

  再以表示人的感觉或感情活动的“喜、怒、笑、骂”四字的读音加以分析。发“喜”音时唇形扁平,嘴角呈笑意状,模仿人喜悦时笑嘻嘻的形状(“喜”在古音系中声母属晓母字,在古音中读如“hi”,“hi-hi”为人喜悦时发出的笑声,其模仿的特点更明显,现代粤语仍读此音);发“怒”音时嘴唇撅起,模仿人不高兴之状,与“努嘴”之“努”同属一音;发“笑”音时不难感觉脸部肌肉是鼓起的,与人笑时嘴角咧开、脸部肌肉鼓起形状无异;发“骂”音时脸部是拉长的。

  还有一些人体动作词也是如此。发“吹”音时,唇形模仿人吹气或吹火的状态也很逼真。“喝”音节发喉音,即喝用喉之意。“憋”一音发音时气塞口腔中;“闷”一音发音时气塞胸中不得外泄(与“门”和“焖”的读音原理相同)。

  另外,从声、韵、调的角度进行单独分析来看汉字一些音节对客观事物模仿的特点,恐怕就更奇妙。以“大”和“小”、“男”和“女”、“阳”和“阴”、“重”和“轻”、“高”和“低”、“正”和“反”、“亮”和“暗”、“白”和“黑”、“强”和“弱”等一组反义字(词)为例,我们仔细对比其发音,会发现其显著的规律,就是前者(表示积极的、阳性的、正面的字)听起来要明显比后者(表示消极的、阴性的、反面的字)响亮、有力。很明显,造成这种鲜明对比的原因在于音节中元音开口度的大小和声调的强弱。

  “拟声表义”的规律

  汉字中有不少音节的形成起源于对客观事物声音的模仿。

  如“娃”和“蛙”的声旁就是模拟婴儿的哭声和蛙类的叫声。又如“猫”和“鸭”,模仿猫和鸭叫的声音特征很鲜明。再如“虎”的音节,留心思考,不难发现,其读音模仿虎的吼叫,因虎吓人,“唬”因此而得。“龙”的读音有可能是古代人民听到雷声隆隆,加上看到闪电张牙舞爪的形象,于是用“隆隆”的雷声称可怕的闪电形象为“龙”,就有了现在“龙”的字音了。留存了古音的粤语“剑”字读音,非常近似两剑拼杀发出的碰击响声。此外,“碰”字字音应起源于模仿物体互相撞击的类似于“嘭”的声音;“拍”字的读音起源于拍打物体时形成的“啪”的声音。

  还有一些与人体有关的动词。如“呼吸”就是典型的一例,发“呼”音时是呼出气流的,发“吸”音时是吸入气流的;“哽”字发音时气塞喉头,像有什么东西堵在咽喉里一样;“咳”发音时模仿人咳嗽的特点也很明显;类似的还有“唱”、“呕”、“吐”等字。从对这些读音的分析可以看出,汉语音节通过发音器官活动对客观事物特点的模仿,是以人的直观感觉为依据的。

  “音近义通”的规律

  汉语的音义同构现象还表现在汉语中存在大量“音近义通”的字。

  例如:“环、泉、圈、渊”等音节表示的客观物体形状都有圆或可能是圆的意义,因此这些音节在发音时发音器官嘴唇的形状都呈圆形。再如,小犬为“狗”,小马为“驹”。(古文中“勾”即“句”,古语“高句丽”与“高勾丽”读音一致)所以,钩、沟、构、枸、拘、朐,再到局、倨、锔、踞、据……均为一个“家族”,都有弯曲义。

  还有“肠”的读音是因为其状长而被称为“肠”。蛇被称为“蛇”,是因为它的“舌”是最厉害的攻击器官,人们怕其舌而称之为蛇。韭菜取“韭”的读音也是有原因的。《说文解字》中说:“韭,菜名。久而生者也。”“久而生”是这种菜区别于他种菜的典型特征,人们依据这种特征为其取名“久”。

  综上所述,作为汉语有声语言的基本单位音节,它和汉字系统中的基础——象形文字一样,是起源于对客观事物特点的模仿。汉字读音对客观世界特点的模仿是细致微妙的。古人“因物生义、由义取音、依音造字、声义相关、声转义连、音义相联、音近义通”,故可“由字求声,沿声寻义”。但需说明的是,汉字读音对客观事物特点的模仿,受发音器官条件的局限,不可能像图画文字那样细致地描摹事物的特征,只能是一种大体的模仿。

  从汉语有声语言的历史发源、发育的角度来看,可以断定模仿声音的汉语音节是汉语发源最早、最古老的音节。初期人类的语言交流方式大概主要靠手势、动作和表情,辅以少量仿声语词。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力的发展,先人逐渐创造出表示特定意义的新语词。在汉语有声语言的发展历史中,这种起源于朴素的直觉性的模仿语言使先民逐步走向表达极其丰富的语言世界。

  当然,我们今天已不可能给每个汉字或名称都找出所模仿的原始音。汉语形成以来已经历了数千年,许多字最初的发音已经改变了,而且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惟妙惟肖地保持原仿之声。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