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与语言教学相融合——解读美国21世纪技能教育改革及州共同核心标准
2020年06月29日 09: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29日总第1955期 作者:郑翠 马茂祥

  批判性思维,又称思辨能力或审辨式思维。有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包括自我调控能力,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技能的综合运用以及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等人格品质。自20世纪初以来,与批判性思维有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受到了许多教育学家的重视。进入21世纪,技术和交流手段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加剧的气候问题等全球性挑战,都要求人们拥有新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其所处和将要面对的环境。为此,美国政界、商界和学术界在经过共同讨论后,于2002年正式提出“21世纪技能”(21 century skills)的概念,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在与21世纪技能相关的教育改革中得到体现。

  促使批判性思维融入教学活动

  美国教育界认为,其以往所提倡的3R模式,即阅读(reading)、写作(writing)和算术(arithmetic),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因此需要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出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人才,即具有21世纪技能的人才。有关学习框架主要培养三大基本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介和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其核心为学习与创新技能,也称核心素养。学习与创新技能又包括: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的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有效沟通的能力(effective communication)、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和创新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批判性思维,作为高阶思维能力,是21世纪技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1世纪技能的培养需要高效的学习环境,需要与相关课程相整合。核心学科是21世纪技能培养的学科载体。2010年,美国的州长协会和州立学校校长理事会共同颁布了与21世纪技能相匹配的“州共同核心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简称CCSS)。此标准面向美国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k-12)的学生,包括“数学”和“英语通识”两个基础学科的课程标准体系,旨在让所有学生在高中毕业时都能为升学或就业做好准备,从而提升美国的竞争力。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渗透到了这一标准体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英语语言艺术标准”(English Language Arts Standards,以下简称“标准”)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和语言课程的开展就得到了较好的融合。

  标准不仅包含对学生英语语言文学水平的要求,还包括对历史、社会研究、科学、技术等科目的英语读写能力的要求。其中对英语语言文学水平的要求包括阅读、写作、听说、语言四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有较为详细的目标和要求。例如,在阅读板块,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学文本和信息文本,标准给出了相应的阅读书目;在语言板块,标准对于学生在每个年级应掌握的英语语法都有具体说明。标准中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幼儿园到高中三年级,在阅读方面的要求中频繁出现“引用”(cite)、“理解”(comprehend)、“展示”(demonstrate)、“分析”(analyze)、“比较与对比”(compare and contrast)、“评价”(evaluate)等词,这些词涵盖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技能。标准中还提到,随着阅读难度的逐级增高,要不断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辨别能力、批判和欣赏能力。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思维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标准指定的读物不仅包括文学文本,还有大量的信息文本,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科学概念、技术生产过程等进行分析。第二,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历史、社会科学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学思结合”的一种很好的尝试。以6—12年级对历史、社会科学、科学和技术的写作标准为例,要求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调查的过程中整合相关资源,展示其对话题的理解”。第三,标准中提到,在经历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应具备7种品质:独立性、掌握扎实学科知识、能够应对来自工作和学习的各种需求、具有理解与批评力、重视证据、懂信息技术、理解其他文化。这七项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有所重叠。“独立性”和“理解与批评力”可以看作是批判性思维所涵盖的人格品质。而“重视证据”则属于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要求。

  带来转变但仍存在问题和争议

  从实施效果来看,整体而言,以“州共同核心标准”为学科载体,21世纪技能教育改革实现了与课程的有效融合,代表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其所带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师思维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通过对美国21世纪技能教育改革以及州共同核心标准的解读,尤其是“英语语言艺术”方面标准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将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语言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分析、讨论、对比、评价等批判性技能出现在语言课堂上。传统的语言类课程强调记忆的重要性,重视单词听写、课文背诵等,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运用较少。而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教学模式需要更新。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学习不应仅是简单的对语法和词汇规则的学习。语言教学更应该注重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合作等开放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第二语言合作完成一些社会课题。在开放式、任务式、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归类、比较、区别、阐释、假设、论证等思辨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其次,从“英语语言艺术”方面的标准来看,教授语言类课程的教师需要改进教学设计来满足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教师需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重点,增加师生互动,从基础的听说读写训练转为对高阶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师应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一方面,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另一方面,针对学习的课文内容,多提有深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多为学生提供辩证、分析、归纳、总结、评价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最后,专门用途语言课程的开设以及以内容为依托(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学理念的贯彻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学会了一种语言仅是掌握了一种交流的工具,其实不然。专门用途语言课程的开设可以很好地将语言学习与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将语言学习的工具性、人文性、知识性有机统一起来。

  但围绕美国的“21世纪技能教育改革”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邓莉和彭正梅就提出,知识优先还是技能优先是对美国21世纪技能教育改革的最大异议。美国传统主义阵营认为:以技能为中心会窄化课程;会使历史、文学和艺术等通识学科边缘化。而学生只有通过获取多种领域的大量知识才能成为娴熟的批判性思考者。对于“州共同核心标准”也存在着批评的声音。美国佐治亚大学语言与文化教育系助理教授蒂莎·刘易斯·艾莉森(Tisha Lewis Ellison)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跟踪访谈,指出了“州共同核心标准”存在的部分问题,如忽视了种族差异、地区差异和学生的水平差异,标准过于单一、不够灵活,学生压力过大等。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