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
2020年06月29日 09: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29日总第1955期 作者:董晓波 张培

  德国十分强调和重视劳动教育,并将其视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

  长期重视劳动教育及其影响

  德国劳动教育历史悠久,且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积极影响。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并未裹足不前而是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便是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二战后至1990年期间,综合技术教育在民主德国(原东德)较早获得了高度认可,相关试点活动也得以开展;但在联邦德国(原西德),由于各联邦州的教育政策不同,所以各州间劳动教育实施情况差异较大。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对教育体系进行了调整,以保证协调统一。1997年,德国对劳动教育历史进行了回顾,并陆续出台了相关教育纲要计划。

  进入21世纪之后,德国劳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职业教育改革成为热点话题。2015年,德国发布了《2015+可持续发展教育未来战略》并提出,如果德国要继续成为技术和服务领域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就必须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针对职业教育改革,《2015+可持续发展教育未来战略》提出了两项重点任务:一是在课程层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二是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职业教育法规体系。2017年,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发布《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行动计划》,明确总体目标是在所有教育领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这一计划涉及早期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非正式学习和社区教育等。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改革方面,提出了五大优先行动领域,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文件。

  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各阶段

  在德国,各州普遍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贯穿在基础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各州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大体可归纳为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劳动、经济、技术方面的教育,使之具备适应目前及将来生活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高度负责地从事生产和劳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环境的行为;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使其有能力在受技术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中谋求发展。

  在小学阶段,德国各州劳动教育课程名称不一,一般叫作“常识课”。其教学内容主要有纸工、编织、木工等。课程以产品制作为中心,其成果与产品密切相关,借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劳动教育注重学科间的衔接及全面教育。可能会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产品,还要将其作品卖掉,这就需要学生计算成本、保证质量、进行广告推广等,可以培养其经济观念。这一阶段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主要体现在重视家政课的教学实践,以教会学生如何生活作为劳动教育的基础和目标。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烹饪、清扫等劳动技能以服务于家庭生活,还要学习理财、营养知识等常识以提高生活质量。

  德国的中学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主体中学、实验中学、文理中学、综合中学。大多数联邦州会在综合中学和主体中学的5—10年级开设劳技课,课时一般为每周2节必修课,部分对学习劳技感兴趣的学生每周增加3—4节选修课;此外,所有学生还必须在9年级或10年级时接受职业指导,参加2—3周的企业实践,以便今后更好地择业。德国中学主要有四大类劳技课:技术、经济、家政和职业。该阶段的劳动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并了解现代生产活动的过程,使他们知晓劳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劳动与社会的关系。

  德国中小学除了在校内的专用教室开展劳动教育外,还会进行很有特色的校外实践活动: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习。参与实习的学生会到企业和正式员工一起上下班,了解相关企业和职业。老师每周看望学生两次。实习结束,学生作汇报,老师作总结,企业则可以预选员工。

  为了让劳动教育能够得到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德国还通过法律明文规定,青少年应该帮助家长做家务,6—10岁的学生,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的学生,则要负责剪草坪和给全家人擦鞋等;14—16岁的学生要洗汽车、整理花园等。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青少年,父母甚至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督促其履行义务。

  以“双元制”职业教育为特色

  “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是德国最富特色、最重要的社会制度设置之一。德国通过颁布《职业教育法》,把“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而由于职业教育具有面向职业生活和劳动世界的特点,因而可以说职业教育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平台之一。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是指青少年部分时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学习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职业教育制度。

  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这是一种企业和学校密切配合,通过企业的技能培训和学校的理论教学两条轨道,对受训者进行劳动教育的形式。其中,企业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专为培训设置的实习车间和实际的生产车间。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企业培训主要是为了帮助受训者更好地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校内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难以配置先进设备的弊病。这样能使受训者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的习惯,并树立起良好的质量意识。

  职业学校则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可能会产生的“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左右。在理论学习中,职业专业课与普通文化课的比例大约是7:3。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课(实验课、基本技能操作等),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扩充和深化其对普通文化知识的了解,以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培养出适应实际需求的人才

  劳动教育对培养德国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各领域人才,促进德国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梳理德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德国中小学劳动课程设置始终秉承与时俱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内容涉及科技、职业、家政、经济等多个领域,并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以与工业变革、职业变革、生活变革相互协调,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和工业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其次,德国劳动教育课程形式丰富多样、灵活多变,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涵盖了多种校外实践形式,且各个不同地区还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再次,“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更注重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其所培养出来的人员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满足企业的需求,真正受到企业欢迎。在这种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他们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失业风险。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学生资助专项重点课题“‘四位一体’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规范化研究”(X-a/2020/1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