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保护政策
2020年04月27日 01: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7日总第1915期 作者:汪前元 余萍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基础。随着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部分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智能制造作为重振制造业的重要抓手,制定和实施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国家战略。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对技术、设备的管理,更不能忽视对人的管理,维护劳动者权益是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美国、德国和日本均制定了有关政策,希望能在发展智能制造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美国重视劳动者培养和素质提升

  制造业曾经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去工业化”的浪潮导致美国产业“空心化”,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更是令美国制造业雪上加霜,内忧外患的困境要求美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而通过其发布的一系列有关智能制造的重要计划,我们可以发现,美国较为重视保证和提升劳动者素质。

  美国2012年发布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将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美国抢占先进制造业制高点的行动纲领。该计划提出,为实现提高劳动力技能的目标,需要及时更新制造业劳动力、强化制造业劳动者培训以及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等。

  2016年美国发布《先进制造:联邦政府优先技术领域速览》,其中列举了加强制造业教育及劳动者培养方面的计划。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通过有关教育计划支持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合作,在两年制社区大学和技术学院中培训技师;利用“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相关机构为未来的制造业劳动者提供培训;美国劳工部和教育部在“贸易调整援助社区学院和职业培训资助计划”框架下,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全美各社区学院制造业课程的强化和劳动者培训;美国劳工部、商务部、能源部和小企业管理局联合推出“先进制造业工作及创新加速挑战项目”,推动创新成果商业化,向企业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

  2018年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美国领导力战略》报告,将先进制造业视作美国经济发展引擎和国家安全支柱。此报告认为,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以下简称“STEM”)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能够对美国制造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适当的STEM教育和培训应从小学开始,贯穿中学乃至高等教育阶段,包含有技术培训和再培训计划、学徒计划等,并应让劳动者获得有效的、行业认可的、基于能力的证书。教育、培训和集聚制造业劳动者不仅成为此报告的三大目标之一,而且被细分成四个战略目标和九个优先计划事项。其中包括优先发展以制造业为重点的STEM教育、制造工程教育以及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伙伴关系;优先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培养熟练的技术人员;优先发展制造业学徒计划、完善学徒和资格认证登记制度,促进劳动力的多样化,完善劳动力评估制度,以将熟练劳动者同需要他们的行业相匹配等。

  在2020财年研发预算指南中,美国将加强劳动力培训视为一项优先政策措施。该指南认为,美国人如何获得所需的劳动技能是联邦政府各部门应当优先考虑的问题。并且要重点支持体验式学习,使课程能够满足相关工作的需求,将STEM教育融入劳动力培养和培训。

  德国多方面行动适应新需求

  作为传统工业强国,“德国制造”一度成为优质产品的标志,甚至是德国经济奇迹的代名词。然而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中,德国传统的竞争优势和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巩固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增强工业竞争力,德国于2013年发布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提出了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和实施建议。

  有关机构和专家表示,为成功实施工业4.0战略,德国需要在多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例如,在工作的组织和设计领域,由于劳动者在智能工厂中的角色将发生显著变化,其工作内容、流程和环境也将发生改变。在工作组织中应用社会技术方法,将使劳动者有机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同时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劳动者参与型工作设计和设置劳动者终身学习方案等。

  2016年德国发布了“面向数字型知识社会的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4.0’框架倡议”,以适应在工业4.0战略下德国工业和经济对劳动者的新需求。“‘职业教育4.0’框架倡议”的核心内容是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化建设及其发展,包括开发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职业教育培训中学生的数字化技能水平、支持企业参与数字化学习网络的构建等。

  2019年德国工会联合会开发了“工业4.0学徒培训计划”,覆盖工业技术领域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学徒,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和掌握数字化技术,满足工业4.0战略的需求。

  日本强化教育培养不同层次人才

  制造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日本先后提出了“新机器人战略”、“超智能社会”愿景、“互联工业”倡议、“工业价值链参考架构”等,并于2018年发布了《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明确将“互联工业”(Connected Industries)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互联工业强调通过连接人、设备、系统、技术等创造新的附加值,其实质就是智能制造。日本的智能制造发展理念强调人存在的意义,认为发展人工智能和推出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人和机器人之间协调、合作、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也包含与制造业人才培养有关的内容,包括进行更有效的制造业职业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民办职业培训水平、支持培养女性技术人员、建立全社会通用的能力评价制度、提供职业发展支持等,还提出多项措施以巩固制造业人才的教育和文化基础。

  2018年6月,日本出台了《面向5.0社会的人才培养——社会在变化、学习也在变化》报告,提出了日本学校教育在人工智能驱动下的“5.0社会”中应当采取的变革措施,包括每年培养25万名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由日本总务省、文部科学省和经济产业省联合开展博士教育项目培养顶级核心人才;由厚生劳动省和经济产业省负责开展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培训中层人才;由文部科学省负责开展产学联合的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育项目,通过工科教育改革,强化数据科学等领域的教育,培养初级人才。针对所有大学生普及数理和数据科学相关标准化课程,以2020年新版学习指导要领为切入点,进行高考改革。从2020年开始,日本所有小学要开设编程课程,并作为正式考试科目。对社会人员增设专业课程,集中资源开展人工智能创新。

  从上述三个国家平衡智能制造发展与劳动者权益的政策及实践活动看,它们主要通过培训和教育等途径,提升劳动者的技能,使劳动者能够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需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由于对智能制造的理解、发展侧重点和目的不同,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具体措施也存在差异。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具有普适性。因此,在帮助低技能劳动者摆脱困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它们还需要制定出更为细致的政策措施,吸引劳动者积极参与到智能制造技能培训和学习中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对劳动者福利的多维冲击及其制度安排”(19BJL09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研究生处;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