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慧:汲取改革失败教训 重视新技术发展转化——俄罗斯经济前景与国际经济合作展望
2018年11月12日 09: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12日第1572期 作者:李勇慧

  作为俄罗斯总统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经济学家和国务活动家,谢尔盖·格拉济耶夫长期关注俄罗斯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2018年9月,他的学术专著《俄罗斯改革教训:自由主义乌托邦的破产与创造“经济奇迹”之路》中文版在华出版。书中,格拉济耶夫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与研究心得,系统总结、分析了俄罗斯独立以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与教训,揭示了俄罗斯和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显著差异,阐述了经济长期发展规律,并为实现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体系的目标提出了具体建议。

  新自由主义致俄经济改革失败

  格拉济耶夫认为,成功的改革是国家经济增长及发展强大的重要前提。然而,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并未取得成功。受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误导,俄罗斯的经济改革较为激进,陷入了“休克疗法”的漩涡之中。“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一般是指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开支,取消补贴,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有部门和企业私有化,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等等。这种经济政策并不适合俄罗斯的大多数国民经济实体,可以说“休克疗法”变成了“安乐死”。俄罗斯的改革者打算在500天内完成从指令式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还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达到美国和西欧国家的水平。他们从最开始便将市场化改革视为将先进的社会主义大国经济转变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部分的机制,却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前景黯淡。

  新自由主义导致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无法走出危机。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完全照搬西方经济模式,依据“华盛顿共识”在俄罗斯国内实行以金融自由化为主的一系列政策。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为基础,制定了“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转轨战略和政策。主要包括:取消国民经济中央管理的全部机制,使价格、内外贸易自由化,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国家停止财政拨款,将信贷转归商业银行,限制货币发行调控,实现外资自由流动等。国家的作用只是调控现金流,且现金流与外汇储备挂钩。

  脱离现实、欺骗民众、强迫领导人犯错误、盲目抬高目标和期待的新自由主义乌托邦在俄罗斯遭到失败。极端自由主义的观点也是一种教条主义的空想。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愿意正视生产中的困难或调整僵化的机制,不重视现实性问题,最可怕的是从来不承认错误。由于选择了“休克疗法”,俄罗斯当时的政策制定者将国家带进了历史的死胡同。这一致命错误导致俄罗斯经济衰退,给俄罗斯带来的损害总和可与纳粹德国侵略苏联带来的损失相提并论。自由主义的金融政策不但未能让俄罗斯经济出现增长,反而让俄罗斯沦为了部分欧美国家的原料附属国,滑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体系的边缘。

  现在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金融制度仍然具有投机性,针对卢布汇率波动的投机活动让一部分人快速暴富。西方制裁也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俄罗斯要想创造经济奇迹,必须要破除教条主义,正视和汲取失败教训。

  中国经济模式成熟独特而有效

  格拉济耶夫表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成熟且独具特色的新型模式。中国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活力也得到了证明。这种模式具有协同性,既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的最优要素,也有社会利益的协调,同时利用市场经济体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巨大的竞争力、创新性及对既有经济资源的动员力。这是一种国家对社会利益的平衡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的经济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格拉济耶夫认为,经济管理模式是变化的,今天先进的或许到明天就会变成落后的和低效的。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建立起了适合自己的模式,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社会福祉,成为他国的榜样。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发展中心。中国模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管理模式。格拉济耶夫表示,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它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其他一些国家,可以成为中俄战略合作的基础。

  发挥科技潜力促进俄罗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取决于新技术发展的转换,生产机制与新技术的关系尤为重要,关系着经济周期、危机结构变化、新经济领头国家的出现等问题。格拉济耶夫团队一直在研究世界经济管理方式理论,即制度转换、管理模式转换等方面的理论。他们认为,技术形态经过50—70年的发展将会老化,而某一管理体系模式从先进到落后低效的循环或许要经过100年。

  发展新技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方法。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经济增长随着技术变革而发生变化,新的增长或催生新的管理体系及其变革,从而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理论。

  俄罗斯的科技潜力有可能使它在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在新技术方式超前发展的基础上创造经济奇迹。在纳米技术、生物工程、激光技术、蜂窝移动通信等许多关键性技术领域,俄罗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保持着优势。如能通过专项贷款和其他手段,增加相关领域的投资,促进创新发展,支持上述关键领域的活动,俄罗斯将能走入经济增长的新长波周期。因此,俄罗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融入新技术及世界经济管理模式的核心。

  通过“带盟”对接加强中俄合作

  格拉济耶夫认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体系正在构建之中。这一新型体系强调恢复国家的主权和维护国际法,相互尊重,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国,注重对接合作,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它的建立和加强,有利于形成共同投资的发展模式。它虽然不是万能的贸易机制,但却是一个有利于投资的良好体系。俄罗斯需要参与这一世界经济管理模式的运作。

  在当前国际经济仍未完全走出危机的背景下,经济竞争非常激烈。中俄携手发展新的经济合作体系,将有助于共同应对不稳定因素和各类冲突的威胁,避免对抗。

  在相互信任、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中俄可以共同投资发展项目,为世界作出表率;不对抗,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快“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可以在“带盟”对接框架下,构建典范式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都旨在实现贸易畅通,消除贸易壁垒,构建有助于市场融合的法律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展开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各国之间的产能合作将会成为一股新的国际经济凝聚力,不仅存在于欧亚经济伙伴关系中,还可拓展至全球。

  格拉济耶夫提出,为抵御贸易保护主义和应对贸易战,需要建立一个国际货币发行结算中心。这一中心能够使每个参与国都能以本国货币进行注资,从而保证整个欧亚地区能够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电子金融破坏和贸易冲击等各种贸易保护行为。他认为,大型合资企业及共建研发中心等是实现深层次合作的有效途径,俄罗斯应推动与中国等其他国家将清算货币从美元过渡到本国货币,并鼓励本国企业在国际业务中使用本币。目前,俄罗斯对中国和“带盟”对接项目的投资在俄罗斯的境外投资中占比不高,两国在投资合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因此,中俄两国可通过推动双边本币结算,深化银行间合作和加强金融市场领域合作。建立激励机制是通过积极工作让中俄两国对接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成果的关键。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