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非洲文化遗产保护
2018年09月10日 09: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10日第1533期 作者:周海金

  随着中非合作领域的拓宽和深化,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和人文交流合作项目将会不断实施,它们为非洲各国社会经济、民生发展以及非洲一体化进程带来全新的机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一些实际且具体问题也对中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这其中就包括非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丰富多样的非洲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物质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主要包含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上各个时代重要的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无形的文化遗产,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截至2018年7月4日第42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闭幕,非洲共计拥有136项世界遗产。在这些遗产中,包括了像拉利贝拉岩石教堂、阿克苏姆考古遗址、阿瓦什低谷等多处文化遗产,还包括了塞米恩国家公园、科莫埃国家公园等多处自然遗产,以及6处混合型遗产。非洲的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的北部、东部和南部、西部和中部三大区域。同所有其他的文化遗产一样,非洲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和智慧的结晶。作为重要载体,非洲的文化遗产描述了非洲先辈们在历史、文化、宗教、艺术、民俗等方面的生产与生活历程,对研究古代非洲社会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保护非洲文化遗产,既是对非洲文化的传承,还可以增强非洲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是保护非洲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

  过去,非洲国家曾经处于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使得一些非洲传统文化被慢慢腐蚀、遗忘,甚至销声匿迹。20世纪60年代,随着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各国非常注重自身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多非洲国家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非洲文化遗产的保护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意义。对非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直接关系“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更关乎中非关系未来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强化非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因此,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对非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非应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尊重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规律,切实采取相关措施。

  第一,要加强对非洲各国文物状况及文物保护政策的了解。在当前我国对非洲文化遗产整体状况了解不深的情况下,要做到妥善完备的保护不太可能。为此,学界及文化博物的相关工作人员应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就如何全面快速地提取文物信息和进行有效保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全面的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国家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我国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赴非洲国家调研,与当地的有关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同时国家要在经费上对以上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第二,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意识先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非双方相关人员的生活和意识形态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及经济活动也会相应增多。因此,从意识上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保护是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不仅要面向非洲民众,更要面对“一带一路”项目实施中的中方机构和人员,帮助他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明确自身的保护义务和责任,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在员工培训等传统宣传的基础上,部门和企业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媒介加强宣传,建立“‘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类似的专门网站。此外,可以就“一带一路”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召开高端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非洲学者,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诉求和建议。还可以在此主题下,设立专项课题,调动学术界参与的热情,加快成果的产出。

  第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多级管理体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就“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曾提出,要建立“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成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加强财政、国土、旅游、建设、文化和文物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完善重大事项沟通、协商制度,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总之,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以及涵盖各级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博物馆、文艺团体及专家的多级管理体系是“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推行的制度保证。

  第四,设立专项保护计划。计划可涵盖建筑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个领域,面向社会各界有意向的文化保护单位及个人,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他们赴非调研。在这方面,印度国内的遗产保护措施或许能给我们启示。近年来,印度文化部先后设立了26项专项保护计划,逐年增加资助力度,从2010年的50万卢比增加到2014年的2500万卢比。2015年设立“保护非遗及文化传统多样性计划”,它面向有意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邦政府、大学及教育机构、文艺团体、非政府机构、文化从业者、研究人员、学者等,向他们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项活动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某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的,需要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专项保护计划可着重面向非洲的机构、大学及研究人员和学者,让他们制定计划,申请资金。让非洲人研究、保护非洲文化遗产,不仅收效更显著,更能在相互合作中加深彼此的信任。

  第五,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各项目的考核范围,并将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切实保证资金落实和合理合法使用。在资金来源上,除了国家财政,还可以发动企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民间商业资本参与,甚至可以引入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非洲大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非洲人祖祖辈辈的生活,同时还是非洲同外部世界交往的载体,因此,它们如同非洲人的灵魂与尊严一样可贵。自独立以来,非洲各国对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都非常重视,但是,苦于其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原因,很多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好的保护和开发。中非“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文件的签署是中非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之重大举措,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中不仅要包含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应该以历史和文化为基础,加强文化遗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中国应加强与非洲各方的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将“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开发好,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以文化遗产事业推动国家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