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延庭:蒙内铁路树立中非合作典范
2018年08月20日 09: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20日第1518期 作者:邓延庭

  2018年6月1日,由中国与肯尼亚合作建设的蒙巴萨至内罗毕现代化标准轨铁路(蒙内铁路)迎来通车一周年纪念日。作为非洲第一条全面投入商业运营的“全中国标准”铁路,蒙内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肯尼亚“2030愿景”全面对接和有机融合的旗舰项目,亦是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落实“十大行动计划”,全力支持非洲国家实现“2063议程”的代表性成果。通车一年来,蒙内铁路凭借便捷、高效、安全、舒适、准时的客货运服务赢得了肯尼亚人民的交口称赞,不仅为“中国标准”树立了无可非议的金字招牌,也为中肯传统友谊在新时代的发展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化合作  续写友谊

  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英国殖民者为全面加强对东非地区的殖民统治,修建了从蒙巴萨经内罗毕通往维多利亚湖东岸的米轨铁路。对于肯尼亚人民而言,这条铁路饱含着血泪历史与屈辱回忆。铁路沿线的大批土著居民或是惨死在英国殖民者的枪炮下,或是累倒在环境异常恶劣的铁路建设工地上。通车后的铁路固然带动了沿途城镇的发展,但这只是基础设施服务于殖民统治的副产品。加之英国人对铁路技术采取严格的封锁政策,导致肯尼亚迄今也未能掌握设计铁路、运营管理和维护保养的关键性技术。时至今日,这条铁路由于技术标准低下、维护状态欠佳,已在肯尼亚的运输体系中被边缘化。

  近年来,肯尼亚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与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运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影响肯尼亚谋划现代化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在“2030愿景”中,肯尼亚确定将建设现代化标准轨道铁路作为破解交通运输瓶颈的切入点,并决定在经济基础最好、运输量最大的内罗毕至蒙巴萨区间优先实施现代化铁路建设。中国在推进对非战略的进程中,将肯尼亚作为“三网一化”建设重点国家和中非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国,力图通过以现代化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持当地发展。中肯两国在肯尼亚现代化铁路建设议题上的战略契合既是两国友谊在新时代延续和发展的体现,也成为了蒙内铁路项目顺利上马的根本性前提。

  与大多数非洲国家类似,肯尼亚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资金、技术、人才这三大难题的制约。蒙内铁路项目的顺利实施,正是肯尼亚借助中非合作全面突破上述三大难题的一次有益探索。

  蒙内铁路采取的“合作融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国的资金优势和在地质勘测、土木工程、装备制造、通讯信号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为肯尼亚提供了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融资方面,中国进出口银行与肯尼亚政府开展深度合作,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中国铁路全产业链的落地,有效填补了肯尼亚在铁路技术领域的多个空白,保证了铁路建设的顺利推进。针对人才匮乏的问题,作为铁路承建方的中国路桥集团设立多种人才培训机制,以确保肯尼亚员工能够全面掌握中方讲授的技术,为肯尼亚的现代化发展储备了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蒙内铁路开创的中肯合作模式对于肯尼亚境内其他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

  推动发展  注重环保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承载着肯尼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梦想。蒙内铁路的建设极大地带动了肯尼亚的水泥、钢铁、运输、劳务等行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为当地提供了近5万个就业岗位。通车一年来,蒙内铁路累计开行客运列车1150列,运送旅客134.2万人次,平均上座率保持在96.2%以上,货运列车累计开行924列,完成货物运输总量84.35万吨,初步发挥了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根据规划,肯尼亚将进一步强化蒙内铁路与蒙巴萨港、内罗毕国际机场以及沿线重要汽车站的“多式联运”,不断提升蒙内铁路在全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地位,持续放大其优势效应。结合蒙内铁路2000万吨的年设计货物运输量,肯尼亚将引导全国的投资、产业、人口向铁路沿线地区聚集,力争将蒙内铁路沿线打造成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推进产业升级的高地。目前,肯尼亚已经在蒙内铁路沿线规划建设了多个产业园区,作为吸引外资、承接产业转移、解决民众就业的主战场。随着“一线穿多点,多点带整片”格局的逐步成形,蒙内铁路势必成为引领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通道。

  肯尼亚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非洲向全世界展示自身风貌的重要窗口之一。因此,如何处理铁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肯尼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充分运用青藏铁路建设积累的相关技术和经验,结合肯尼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建设和运营方案,确保了将铁路对沿线环境特别是野生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在铁路选线时,中方技术人员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对未开发土地的征收和占用。在遇到确实无法迂回绕过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时,设计人员采取“以桥代路”的方案,建设高架桥跨过栖息地,在桥下为野生动物的迁徙预留了充足的空间。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分布在480公里铁路沿线的各个项目部都制定了以环保为核心的考核制度,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在铁路运营期间,所有内燃机车和空调发电车都装备了环保型柴油机,在提升燃油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废气排放。此外,客运列车的车厢全部加装了集便器,以杜绝厕所废弃物沿路抛洒给铁路沿线地区造成的生态污染。

  联通区域  沟通民心

  根据东非各国联合签署的《东非铁路发展规划》,各国将以铁路作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切入点,建设统一、高效的东非铁路网,推动东非一体化进一步朝纵深发展。蒙内铁路所处的位置为东非北部通道的咽喉,不仅是肯尼亚重要的经济走廊,也是乌干达、卢旺达、南苏丹以及刚果(金)等国家重要的出海通道。因此,蒙内铁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东非铁路发展规划》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东非铁路网建设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目前,蒙内铁路的二期西延工程即内罗毕至马拉巴标准轨铁路(内马铁路)已经动工。其中,内罗毕至奈瓦沙120公里路段将于2020年前建成通车,奈瓦沙至基苏木250公里路段已经启动前期工作,基苏木至马拉巴118公里路段也已列入近期拟开工项目名单,并且还在马拉巴预留了进一步向乌干达延伸的条件。对此,乌干达、卢旺达、南苏丹等国反响热烈,竞相制定出以对接内马铁路为主要方向的现代化标准轨铁路建设规划。

  随着东非各国的联动效应不断加强,东非铁路网正呼之欲出,并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成为在非洲率先建成区域内互联互通闭合铁路网的次区域。届时,铁轨上的东非一体化将从蓝图全面走向现实。

  在蒙内铁路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中国技术人员与肯尼亚员工一起工作和生活,特别是中国“师傅”与肯尼亚“徒弟”结成的“帮、传、带”对子,使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肯尼亚员工在与中国同事合作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蕴含于各项技术和操作规程之中的中国思想、理念和智慧。中国技术人员也不断加深对肯尼亚人民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认知。这种基于共同工作和生活而形成的交流互动成为中肯民众交流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肯员工面对面、肩并肩、手拉手地互学互鉴、互帮互助,让双方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此外,在运营服务中,蒙内铁路也随处体现出“中国标准”与肯尼亚元素的完美融合。广大乘客不仅能体验到中国造列车的便捷和舒适,还能够感受到融合了中国传统待客文化和肯尼亚人民奔放热情的周到服务。可以说,每一座火车站、每一趟列车,都已经成为沟通中肯两国民心的友谊之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