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洪庚:直面社会现实 洞察人性秘密——菲丽丝·多萝茜·詹姆斯的社会派侦探小说
2017年09月18日 08: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18日第1294期 作者:袁洪庚

  

  英国当代著名推理小说作家菲丽丝·多萝茜·詹姆斯(Phyllis Dorothy James,又称P.D.詹姆斯)的创作与理论自成一体。她力图通过继承英国主流小说家关注社会问题的传统,拓宽侦探小说的写作路径。其写作生涯可归结为以社会问题为主题写侦探小说,或借助侦探小说的技巧与结构写社会问题小说。

  詹姆斯曾担任英国作家协会主席,其作品多次在英美获奖。1991年,她因文学成就被册封为女男爵,成为继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等之后又一位凭借文采获得终身贵族(life peer)头衔的侦探小说家。

  现代侦探小说的三个派别

  笔者认为,现代侦探小说大体可分为经典派(日本称“本格派”)、社会派、杂糅派。

  经典派极少涉及社会问题,以设置悬念、鼓励读者参与解谜游戏为己任。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重视设计构建错综复杂的智力游戏的作品中,刺激读者、再令其如释重负的模式被普遍接受。

  当然,经典派的存在自有充分的理由,詹姆斯在谈到有关作品时曾表示,这些作品为广大读者提供娱乐、悬念,使千百万人在战争年代里暂时忘掉焦虑和创伤,获得心灵慰藉,功不可没。

  社会派是对经典派的修正,他们改变经典派作品较少关注犯罪的社会背景,日益向个人化与游戏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不仅提供娱乐,也关注世道人心,使侦探小说成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劝善戒恶、摒除犯罪的教化读本。20世纪30年代,以达希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等为代表的美国“硬派”侦探小说悬念迭生,惊险刺激,而且不乏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他们笔下的主人公通过探究罪案真相,揭露鲜亮表象下的黑暗,堪称现代社会里除暴安良的罗宾汉。

  杂糅派是对社会派的再度修正,只是幅度较之社会派对经典派的修正稍小。杂糅派作品的情节不仅可能涉及现实,亦会重访过去,使探案主题与个人生活范畴内的家庭伦理、职业道德、两性关系,与历史文化范畴内的神学、哲学、艺术等较为艰深的学问杂糅在一起,以侦探小说须臾不可离的犯罪—探案主题结合色彩纷呈的背景知识吸引读者。

  如果用几何学上的术语描述侦探小说中的主要情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大致会有三种情形:分离、相交、重叠。“分离”,即主要情节完全与社会生活脱离。这类作品极少。“相交”的情形常见于经典派与杂糅派。在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中,破解众人丧生岛上之谜的叙事也是彰显正义的过程,两个主题并行不悖。“重叠”则是指作者不回避甚至以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作为犯罪的诱因,使之成为犯罪—探案情节的主轴。

  写作技巧高超 能够寓教于乐

  詹姆斯对文学、侦探小说的基本认识是亚里士多德式的、二元的。她认为侦探小说必须有“一个核心秘密”,而“破解神秘案件仍是侦探小说的核心,但是今天的破案工作无法与当代社会分离”。

  文学的教化与娱乐功能既可以一分为二,由两类全然不同的作品分别担负,亦可以合二为一。詹姆斯的作品秉承狄更斯等的社会问题小说传统,在一部作品中将两种功能合二为一。

  如果希望寓教于乐或“乐中有教”,将教化和娱乐功能合二为一置于一部作品中,作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艺,詹姆斯正是这样一位能够得心应手地将社会问题小说与侦探小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作家。究其本质,文学欣赏是个人化的体验,是将自我置于一个参照系中审视。詹姆斯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自我反思的性质,读者能够真切地意识到詹姆斯笔下的犯罪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情况,而不仅仅是笼统抽象的社会问题。对读者心理的把握使她的作品在英语国家大获成功,却令不了解英国社会、将它们当作经典派侦探小说的读者困惑。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成为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市民的贫困化、劳资冲突、人口急剧增长等因素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犯罪率上升。侦探小说的前身“新门”小说应运而生,以夸张的笔触描写罪与罚的诸方面。与其他类型的英国小说一样,英国侦探小说的传统关注世道人心和社会生活。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传统发生了中断,侦探小说沦为以逃避现实为宗旨的猜谜游戏,基本不涉及社会问题。而詹姆斯则力图通过认真描写与社会、人生相关的问题,回归至英国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

  她从写作经典侦探小说起步,渐渐过渡为当代社会派侦探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在早期的《遮住她的脸》(Cover Her Face,亦译作《秘密杀戮》)、《一份不适合女人的工作》(An Unsuitable Job for a Woman)等作品中,詹姆斯便已经开始了对人性善恶的探讨。

  深入反思人性 鞭辟社会时弊

  与同时代的侦探小说家相比,詹姆斯更注重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对人性的反思更为深刻,对当代社会时弊观察透彻,鞭辟入里。

  《一份不适合女人的工作》更像一本暴露社会黑幕的小说。在书中,私家侦探科迪莉亚·格雷直斥她的委托人罗纳德 ·卡伦德为掩盖丑恶的过去不惜杀害自己的儿子,“如果世上的人不能彼此相亲相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又有什么用处呢?” 最终格雷得出结论,隐藏在马克被害案之后的是一个“橱柜里的骷髅”,是上流社会光鲜表面之下的堕落与极端虚伪。

  柯南·道尔、克里斯蒂等经典派侦探小说家对英国社会的看法基本是积极的,他们认为英国不仅是当时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大国家,也是正义事业的化身,进步力量的代表。尽管他们在作品中也用很多篇幅反映社会不公正,但总的伦理倾向仍是保守主义的。譬如,英国文学中的永恒主题之一阶级差别在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中再度彰显,众人的犯罪动机因社会地位的差异全然不同。经典派侦探小说家倾向于将犯罪的根源归咎于某一智谋超人、胆大妄为的罪犯,极少涉及世风日下、经济日益衰退的社会状况。

  面对当代英国种种根深蒂固的社会弊病, 詹姆斯不再像前辈作家那样乐观。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在设置—破解神秘事件时会穿插对社会矛盾的描述。她的批判精神发挥到极致时,人性的堕落成为主旨,破解神秘事件反倒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工具,往往会令人们觉得自己是在读探讨社会问题的黑幕小说。

  时代自然会呼唤适合它的文学。詹姆斯深谙二战后英国人经历过的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疲惫不堪之苦,因此在作品中继承狄更斯等英国作家直面现实的传统。生活现实愈严酷,人们就愈发渴望在娱乐中逃避现实。但是,读过詹姆斯的作品后,读者会发现她笔下的人物不再像经典侦探小说中的人物那样,仅仅依靠“小小的灰色细胞”便做出令读者钦佩不已的归纳推理。他们不仅解“谜”以逃避现实,也进入人的思维迷宫,洞察萦绕人性的秘密。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