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题材摄影的研究状态和困境
2021年03月26日 09: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26日第2134期 作者:唐卫

  中国题材摄影既有中国人自己拍摄的中国题材作品,也有外国人拍摄的中国题材作品。这些作品先在中国传播,而后传播到其他国家。我们将此定义为“中国题材摄影”,以区别于单纯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中国影像。中国题材摄影研究现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国题材摄影研究,无论是史论方面还是译文著作,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都显得欠缺。而中国学者所撰写的世界摄影史研究,仍集中于较为知名的两三本著作,例如顾铮的《世界摄影史》和林路的《摄影思想史》;赵刚的《世界摄影美学简史》算后起之作,2018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这三本摄影史虽然有些章节涉及中国题材摄影部分,但对中国摄影的研究处于边缘地位。

  第二,翻译类著作,对西方人撰写的世界摄影史的翻译开始增多。但这些译本的滞后传播,造成了中国学者对早期世界学者在摄影史研究方面达到何种高度和深度了解不足。还有一部分翻译类型,属于以画册为范畴的翻译著作,并非史论著作,也在国内大量出版。但面对一系列书籍,其背后的阐释和考证是否准确,仍属于空白状态。

  第三,就中国摄影史专门史的研究,目前有陈申、徐希景全景式的《中国摄影艺术史》出版,也有断代史研究型的著作。如1987年胡志川、马运增主编的《中国摄影史(1840—1937)》,1996年陈昌谦主编的《当代中国摄影艺术史(1949—1989)》,1988年龙憙祖编著的《中国近代摄影艺术美学文选》,2020年邢千里《中国摄影简史》。但比起别的艺术门类,数量远远不够。有的著作的印刷质量堪忧,基本上看不清摄影作品,致使在摄影史学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缺憾。2011年出版的陈申和徐希景的《中国摄影艺术史》,清晰有力,配图干净丰富,具有较好的研究效果。

  老一辈学者中,陈申近年以《中国摄影艺术史》为基点,厚积薄发,又先后出版了中国摄影断代史和专门一个主题中国摄影史书籍。他以一人之力在短短几年,抓住历史机遇,先后又出版两本相关中国摄影书籍《中国影像史》(2015年)、《光社纪事》(2017年),打破了以前中国人研究摄影史将精力集中放在国外摄影史的局面。《中国影像史》十卷本由多位学者共同编著,汇集了陈申、徐希景、韩从耀等老中青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摄影史论方面书籍奇缺的状况下,《中国影像史》完整地记录了中国摄影诞生到近代(1945年)的发展历程,书籍配图结合现代出版社优质的印刷,实现了零的突破。

  从《中国影像史》十卷本可以看出,中国摄影的研究还是停留在编年体编写阶段,从以前零散文章叙述到整体用多卷本系列来研究历史的叙述方式。换句话说,中国摄影史目前的研究,更多还是普及性历史资料性质的文献研究,除了专著,对中国摄影的研究还有很多道路可走。进入某一个领域或者学者自己提供一个专题,以问题为切入点,上升到美学或者哲学、艺术学高度,非常有深入研究范式的摄影书籍,并不常见。

  “中国题材摄影”关键词的这类著作要比中国摄影的概念更具有针对性,不像中国摄影那样泛指,目前在国内基本属于学术空白。2016年,南无哀的专著《东方照相记》,以“近代以来西方重要摄影家在中国”为副标题。这些摄影本身就是主观上为了传播中国形象而存在,也就是今天我们讨论的“中国题材摄影”概念,而且问题意识非常明显集中。

  孙京涛的《纪实摄影》以限定摄影题材为中心,将研究对象聚焦,但是书的大部分篇幅还是重复了编年史加代表性人物的方法论,将广泛的摄影史变为专门的纪实摄影史,而不是专门研究纪实摄影概念本质的探讨。另外,该书只是西方纪实摄影史加小部分中国纪实摄影史,显得举例涵盖不足,无法涵盖世界摄影史,大多纪实摄影问题没有介绍,缺少高度提炼的纪实摄影问题研究,略显单薄。

  目前来看,《东方照相记》是国内唯一集中讨论西方摄影师拍摄“中国题材摄影”的专著,遗憾的是只谈论中国题材摄影,没有讨论中国人自己拍摄的作品,均是西方人的作品,并且以西方人的东方学视角开始,再由东方学视角终结。但《东方照相记》逻辑线较为严谨,在中国摄影史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未来的中国摄影研究不应该停留于全景式叙述摄影历史这个层面或编年体形式的摄影研究,而应该把专题形式和更深入的摄影问题研究作为常态。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误读传播视阈下的中国题材摄影纪实性研究”(19CXW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