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百岁活钟馗”侯玉山谈昆弋脸谱
2016年08月29日 08: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8月29日第1039期 作者:周华斌

  1991年9月,昆弋表演艺术家侯玉山(1893—1996)虚岁99岁。北京市文化局、北方昆曲剧院等单位为号称“百岁”的净行侯玉山和79岁的旦行马祥麟一起举办了研讨会。9月24日晚上,二位老人在吉祥戏院粉墨登场,与其传人一起进行了纪念性演出。

  侯玉山演出了两个折子戏的片段:“敬德不伏老”——《金貂记·装疯》,以及“鲁智深醉打山门”——《虎囊弹·山亭》。其子侯广有演出了《九莲灯·火判》。马祥麟及其弟子张玉雯分别演出了《青冢记·昭君出塞》。

  侯玉山的“敬德不伏老”,演的是唐代开国名将尉迟恭(字敬德)老年仍挂帅出征的情节,其子侯广有的“火判”,演的是阴阳界上主持正义的判官。不言而喻,北方昆曲剧院为侯玉山选择这两个折子戏具有双关意义。况且,“敬德不伏老”原是元杂剧作家杨梓的作品,清乾隆时期纳为《金貂记》之一折——“北诈疯”,属于北曲声腔。多年来,北曲声腔(“北弋”)几近古调独弹,融合在北方昆曲之中。百岁高龄的昆弋大师侯玉山犹能演唱,颇为珍贵。同时,昆曲净行素来有“七红、八黑、三僧、四白”之说。火判脸谱属于“七红”;钟馗、尉迟恭脸谱属于“八黑”;鲁智深脸谱属于“三僧四白”,都是侯玉山擅长的剧目。侯玉山尤以扮演《钟馗嫁妹》中的钟馗最为著名,有“活钟馗”之称。

  钟馗是唐宋以来广为流传的民俗神灵,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1993年夏,笔者曾为中央电视台戏曲组撰写了长达40分钟的戏曲专题片《神净钟馗》(导演郭睿君)。《神净钟馗》包括几个板块:“舞钟馗”、“说钟馗”、“画钟馗”、“百岁活钟馗”、“新钟馗”。其中,“百岁活钟馗”板块便以侯玉山为采访和拍摄对象;“新钟馗”以河北梆子女演员裴艳玲扮演的“女钟馗”为采访和拍摄对象。那年,侯老名副其实地届“百岁”高龄,虽然已不能下地,但依然每天坐在床上拉山膀、背戏词——“学到老、练到老”已成为这位昆弋艺术大师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专题片采用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侯玉山拍摄的一段《嫁妹》内部录像,全片则以侯玉山传承人侯广有的北昆《钟馗嫁妹》作为煞尾。

  2006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编辑的《昆曲大典》中,笔者担任其中“美术典”的主编,“人物装扮”部分中的净行脸谱,毫无疑义地将侯玉山的钟馗列为北昆的重要代表。

  清末以来,《钟馗嫁妹》《醉打山门》始终是北方昆曲净行的重头戏和开蒙戏。清末净角何桂山(1846—1917),北京大兴人,嗓音洪亮,唱做俱佳,曾入三庆班和春台班。民国初《蘜部丛刊》称:何桂山擅演《嫁妹》《山门》,在京昆净行中,其地位“犹老生中之程长庚也”。同治光绪年间的净角叶中定(?—1875),安徽人,是京剧喜连成科班的创始人。其昆曲“《嫁妹》《火判》《山门》俱佳”。稍后,京昆净角钱金福(1862—1937),北京人,是三庆班的坐科弟子。因嗓音喑哑,他擅长表演“副净”——京剧的架子花脸。其实钱金福亦“精于昆曲”,“《火判》《山门》最负盛名”。当时,京剧、昆曲在化妆造型上并不分家,可见钱金福的京剧脸谱原本也来自昆曲。

  清末北方的昆弋科班,以12出戏为净行开蒙戏。除了《跳灵官》《跳财神》《跳判》等以舞蹈动作为主的副净“跳”戏以外,也包括唱演并重的正净戏《嫁妹》《山门》。侯玉山是20世纪初昆弋净行的主要演员之一,与他同时的还有同样出自河北高阳和京津地区的侯益隆(1889—1930)、郝振基(1870—1942)等,他们都出科于北方昆弋的正宗科班。

  《嫁妹》原是明末清初苏州人张大复的传奇作品《天下乐》。清末和民国时期,南昆和北昆各有不同的演法。南昆重文,北昆重武,扮相也不大一样: 南昆是“文钟馗”,头戴判官帽或纶巾,身穿官袍,鬓边斜插一枝石榴花,意味着留(榴)子、多子、送福;北昆是“武钟馗”,头戴周仓式的“倒缨盔”,喷火、耍牙,强调驱“傩”功能。“文钟馗”和“武钟馗”都有民俗依据:钟馗本以将军驱魔的形态扎根于民间,称之为阴阳两界的“驱魔大将军”。但他同时又被附会为“魁星”、(“奎星”),崇拜魁星意味着可以“状元及第”,于是有“魁星点斗”和“文奎阁”的民俗。

  在昆曲净行常用的“七红八黑”脸谱中,钟馗属于“八黑”。梨园行的解释是:钟馗以进士身份在科举考试中获第一名,只因面目丑陋,金殿面试未被录为“状元”,一气之下在殿上触阶而亡。其脑门上的大片红色,意味着血浆迸裂而死。然而在大片红色中,衬托有“蝙蝠”的变形,意味着他能带来祥瑞的“福”气。眉、眼、鼻复杂的黑色图纹则有更多含义,表示他面目丑陋、性格刚直,而且口鼻纹带有笑意。由于其整个脸谱的黑色图纹更为复杂,所以归入“八黑”。

  北方昆曲采用“武钟馗”的装扮,《嫁妹》则“武戏文唱”。

  1957年北方昆曲剧院建院时,侯玉山谈过演《嫁妹》40余年的体会:钟馗虽然属于架子花脸,却是有学问的文人出身,因此《嫁妹》里的钟馗,舞蹈身段要演出文人的轩昂气度:

  第一段突出“美相”——用妩媚的舞姿配合唱词中对美好的自然景色的咏赏,冲淡观众对钟馗外表的畏惧心理,透现出他的品格修养。

  第二段突出“悲相”——看到妹子门庭冷落,伤情而又控制自己,不乏善良与刚强。

  第三段突出“怒相”——激昂慷慨地弩述自己在人世时的不平遭遇,却又收敛野性,免得惊吓了进门的丫鬟。

  第四段突出“喜相”——动作舒展圆润,步伐、手势和眼睛都要造就一种欢乐轻盈的气氛,表现出促成妹子喜事的喜悦心情,达到“天下乐”的目的。

  全剧摈弃“鬼声鬼气”的嗓音,唱念之声宏亮、开朗,以美、悲、怒、喜的感情起伏把握节奏,刻画钟馗的特定性格和心理。

  南昆的《嫁妹》倾向于“文钟馗”,却吸收了北昆的表演元素。南昆《嫁妹》原由清末民初苏州“全福班”的陆寿卿(1867—1929)传授。南昆中本来缺乏“净”行,陆寿卿擅长的角色行当是“副”(二面),其钟馗由“副”应工。1919年冬,北方昆曲大家韩世昌率领河北高阳“荣庆社”南下上海,净行的侯益隆演出了《嫁妹》。南昆前辈徐凌云先生大受启发,遂形成了“文戏武演”的表演风格。

  徐凌霄在《昆剧表演一得》的《嫁妹》部分提到:

  丫鬟进门,钟馗吃惊,高叫一声“哇呀呀”,转身跃上椅子,身子斜躺,左手撩扎,右脚高举,眼睛瞪住丫鬟,气氛骤然紧张。这里强调钟馗的警觉。

  这一动作造型,是北昆《嫁妹》中的经典程式——即上述侯玉山所说第三段中的“怒相”。徐凌云先生又说:

  嫁妹时,钟馗极度兴奋,众鬼配合身段,“花团锦簇”,紧凑热闹。最后,钟馗骑跨在三个小鬼的臂架上,左手撩扎,右手耍扇,洋洋得意地由小鬼们簇拥而下。

  这一表演程式也来自北昆,即侯玉山《嫁妹》中的第四段“喜相”。

  武戏文唱、文戏武演,造就了文武兼备、富有情趣的昆曲经典名作——《嫁妹》。

  在当今京剧《李慧娘》和昆曲《牡丹亭》中,都有一位充满人性、主持正义的阴间“判官”。其造型垫肩、垫臀,身段妩媚,在传统戏曲中称作“扎判”;出场大锣大鼓,表演风格称作“跳判”,类似民俗社火中的“耍瑞狮”、“跳钟馗”。这一切显然来自于源远流长的民俗表演,但《嫁妹》里的钟馗更具人情味,更富有戏剧的“情”趣。

  昆弋曾盛行于康熙、乾隆时期的“南府”宫廷戏班,称“京腔”。艺人多出身于河北高阳和京津地区。侯玉山出科于清末河北高阳的正宗昆弋科班,属昆曲界少有的“正净”行当。他不仅擅演昆弋净行的12出“开蒙戏”,而且几乎能囊括昆曲净行“七红、八黑、三僧、四白”的传统脸谱。

  作为“京腔”的弋腔,与昆曲、京剧融合、变异,久已在社会上失传。20世纪80年代,侯玉山先生已届90岁高龄,是北方昆曲剧院难得的兼通昆、弋的老演员。住同院的一位新华社摄影记者与他商议:侯玉山先生在家中便装、面绘当年演出过的昆弋脸谱,他利用业余时间,用当时比较难得的彩色摄影技术一一精拍。这一民间“工程”陆续记录了大约200幅便装脸谱。

  众所周知,“京剧”脸谱来源于徽、汉、昆、弋、梆子等剧种。除了梅兰芳“缀玉轩”存有宫廷“南府”的弋腔脸谱以外,连接民间的昆弋“场上脸谱”从来未见面世。侯先生面绘的昆弋脸谱,纯系立足于舞台的“场上脸谱”,不同于宫廷“南府”纸质的“案头脸谱”,是区别于死面具的“活脸子”。其所包含的剧目及脸谱,相对比较系统,是昆弋和北方昆曲的“正净”脸谱。

  由于种种原因,侯先生以90岁高龄在特殊情况下拍摄、整理、存留的这批珍贵资料始终未曾出版。时过三十余年,侯玉山先生和彩照拍摄者均已去世,在当下“非物质文化”的语境下,学苑出版社联络相关专家,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对稀缺剧目的读解,正准备彩色精印出版《侯玉山昆弋脸谱》。出版社的良苦用心,不亚于20世纪60年代京剧界彩色精印、有首创之功的京剧“场上脸谱”《郝寿臣脸谱集》。至于濒临失传的昆弋脸谱在戏曲史上的文化价值,则可以用上述昆曲《嫁妹》中的文武钟馗作为例子,说明其脸谱和造型可以看作南北昆曲交融中,场上艺人的艺术创造,乃至可与京剧副净钱金福的脸谱进行比较,析解其间的传承和个性化变异。昆、弋、京净行的场上脸谱既有“共谱”,又有“个谱”,包含塑造角色的多种因素:性格元素、表情元素、色彩元素、图案元素、纹理元素等,故而精美的《侯玉山昆弋脸谱》有它独特的历史性存留、观赏价值以及读解、研究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影视

  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