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柏铨:对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考
2017年06月01日 07: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6月1日第1217期 作者:丁柏铨

  当前,在新闻业界和新闻学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比以往更受重视,正在深入践行之中。具体表现在: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能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导向来要求自己。但毋庸讳言,在践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认识误区。其主要有:

  一是今天的现实条件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之时差别较大,因而出现是否还合时宜的疑问。诚然,时空距离和历史条件差异是确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于100多年前的德国;而我们今天处在21世纪,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但不可由此而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至今是否还管用存在疑虑。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至今依然是科学的、正确的。其真理之光仍然熠熠生辉。例如,马克思关于“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的见解,关于舆论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的观点,关于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和关于报刊的有机运动的论述等,都是历久而不衰,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许多现实问题上的解释力和指导性心存疑虑。不仅教学对象有这种疑虑,而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任课老师也有这种疑虑,于是显得底气不足。这其实涉及理论自信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解释力和指导性的推崇,属于理论自信应有的内容之一。

  对于当今现实问题的解释和指导的重任,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两个部分共同担当。其中的一个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彼时彼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正如前文所说,其中的精髓至今不失其光彩。另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所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发展的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诸多问题上都有创新和发展,下面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为例。

  邓小平提出的“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的观点,明确了党报党刊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社会转型、改革深化过程中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在新闻真实性问题上,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局部真实与总体真实之间的关系,一直使业界人士和学界人士有所困扰。江泽民提出要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为廓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胡锦涛将党的执政理念中的核心观念“以人为本”延伸至新闻宣传,提出新闻宣传要以人为本,这是对“舆论导向”论的一大发展。他提出的“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触及了在舆论引导中遵循客观规律的层面,对提高舆论引导效果富于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样是对“舆论导向”论的发展。他还提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这表明舆论引导能力已经进入党的执政能力结构的范畴。

  习近平在十八大前提出过新闻与政治、党性与新闻规律的关系问题,所论明确而准确。他认为: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将新闻等同于政治,不能因政治需要而牺牲新闻真实性,不能因强调党性而罔顾新闻规律。这就确立了新闻学的科学品质,厘清了新闻/新闻学与政治的关系。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高举旗帜,引领导向——通过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发挥这一重要的思想力量的作用,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提出舆论引导要把握好时度效的重要观点——对舆论引导进行时、度、效三个维度的立体把握;提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是一致的、统一的”的观点——理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党性人民性关系问题上的突破和发展;提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观点——既维护了正面宣传的重要地位、主流地位,又为舆论监督留下了应有运作空间,更重要的是肯定了两者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三是在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受到了严峻挑战,有的人对其是否依然富于生命活力也是有疑虑的。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公众获取信息变得异常方便快捷,而且也使原有的传播格局和舆论格局出现了变局。在此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确实也受到了很大挑战。但是,传播高科技的使用,并不能改变如下诸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仍然居于基础性、支撑性地位,发挥着指南针作用;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据实和如实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的不二选择;深入扎实的采访包括到现场进行采访,仍然是新闻业务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那么,如何才能使以上认识有所转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注意凸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时俱进的品格。

  要让教学对象和从业者、研究者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和观念体系,它从形成以来始终没有终止发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在讲课和文章中,要讲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了发展,具体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发展,发展的意义是什么、价值在哪里,发展与继承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通过这样一番工作,就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更有深度也更有底气和底蕴。

  第二,注意令人信服地彰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解释力和指导性。业界和学界的不少人士,对如下问题是存在疑问的,即:为什么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仍然必须坚持?回避不是上策,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首先,必须对党性进行合理的界定——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表现,同时也是特定政党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有了前一句表述,就可以与以往的经典表述相对接、相贯通;有了后一句表述,则可以确保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可以说通、讲顺。其次,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谈起。作为这样的先锋队,其党性原则当然是必须坚持的。再次,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进行论述,其核心部分由原有的“以人为本”发展为“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人民为根本,人民利益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直接体现。与此相联系的党性原则,难道不应该坚持吗?最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此为工作导向,这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党性原则的一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第三,注意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需要发现两类案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解正确深刻、以此指导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二是在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的典型。在掌握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个案分析以及不同个案之间的比较研究,这样就会使对策更有针对性。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