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新闻教育改革“十大关系”
2016年11月17日 07: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17日第1090期 作者:蔡敏

  近年来,关于新闻传媒发展的话题很多。一方面,传统的传媒生产模式和业态在萎缩;另一方面,新的技术手段、内容生产机制和形态在变化、更新,新的发展机会在形成,新闻传媒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闻传媒业态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中国新闻教育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教育在传媒市场和传媒行业发展的带动下爆发式增长,从当初的几十个专业点发展到今天的千余个院系和专业点。以重庆本科高校为例,除了一所医科大学和三所军事院校外,其他十余所高校都设有新闻传播类专业,如果加上传媒艺术类专业,大传媒教育规模更是庞大。但经济社会发展对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是新闻传播毕业生的规模在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则是新闻传媒业界的人才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变化要求新闻教育应时而动,技术进步要求新闻教育顺势而为,理念更新要求新闻教育有所突破,新闻教育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空谈和喊口号,也没有秘诀和捷径。在笔者看来,要做好新闻教育改革,要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一、处理好新闻传播学科与亲缘学科、友邻学科的关系。新闻传播学本身的历史并不长,社会学、文学等是亲缘学科,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则是友邻学科,在学科建构中,亲缘学科和友邻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营养,如果处理不好学科之间的关系,新闻传播学科将会营养失衡和营养不良。

  二、处理好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早期的新闻教育偏向新闻业务和新闻实践,新闻传播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应该既重视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又重视精神、思维和人文情怀的养成。新闻传播学人才必须是具有事业追求和使命感的人。

  三、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关系。新闻教育曾经被视为“新闻无学”,意即理论需求不高,理论学养不高,只掌握基本知识和采编业务即可。随着新闻传播学的建制化,学科建构趋向稳定成熟,理论系统也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十分活跃,理论化、学术化进程加快,如何处理好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传播实践技能培养的关系,是一个仍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四、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历史上有没有好的传统?肯定是有的。比如理论传统、多做多练的实践技能训练传统等。创新如何不颠覆传统,传统如何不阻碍创新,或如何在保留好的传统上进行创新是避免不了的话题。今天,在创新要求十分突出的状况下,对待传统应该深思熟虑,改什么、不改什么应该清晰明了。

  五、处理好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关系。应该说,长期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界是重视和业界合作的。在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之后,中国新闻传播业界对新闻传播教育给予了很大支持。但随着新闻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新闻业界无暇更多地顾及和新闻教育的合作,学界和业界的合作沟通减少了。在新的条件下,新闻传播教育学界与业界的沟通合作应该进一步优化和深化,扩大合作面,增加合作渠道、方式,建立良性互动机制。

  六、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育模式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新闻教育的内容也在变化,今天的新闻教育内容更广泛、更多样,也更复杂,内容更新的频率也更快。但由于教育模式的相对稳定性,教学内容变化和教育模式变化不统一,好的教学内容往往无法得到好的效果。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教育模式陈旧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形成教育惰性。因此,需要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紧密配合,提高新闻教学质量。

  七、处理好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关系。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我们形成了通识课程、专业核心和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基本架构与课程体系,但之间的关系却不一定能够做到平衡。比如有的院校重视课程体系打造,但课程建设没有跟上,或课程建设做得较扎实,但课程体系改革又不一定系统完善,从而导致教育质量打折扣。

  八、处理好技术手段掌握与人文底蕴培育的关系。新传媒技术条件下,新闻教育的技术含量在增加,实验实训课程的比例在加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教育就被新技术“决定”了,文化就该向技术“投降”了。新闻人的人文底蕴培育是必然的,不能因为技术而弱化人文,通过教学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决定了新闻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九、处理好融合发展与专业特色的关系。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种类在增加,如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出版编辑学、网络与新媒体等,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同小异,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倾向,且在就业上似乎用人单位也没有严格区分。但强调融合发展并不是不要专业特色,或只设置一个大新闻专业或融合新闻专业即可,在促进融合的趋势下,保留专业特色、形成适度专业区隔还是十分必要的。

  十、处理好人才培养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所谓人才培养标准是指在人才培养上,在思想、知识、理论、技能、沟通与交往等方面达到的要求。而人才培养目标则是指培养人来做什么,要通过人才去实现什么。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新闻教育能够在培养方案上把人才标准和人才目标写清楚、说清楚,但却并不一定能做得好、做得清楚。当下新闻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该是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真正实现新闻教育质的飞跃,以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来引领新闻教育转型。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