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公共政策评估体系
2022年12月02日 07: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2月2日第2543期 作者:本报记者 孙美娟

  为推动公共政策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11月28—29日,“首届公共政策评估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公共政策评估的制度基础与基本范式、构建聚合的政策评估模式等主题,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推进公共政策评估技术、评估方法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
 
  充分发挥公共政策评估作用

  公共政策评估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重大公共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方案,对完善有关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提高决策和政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估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开展相关实践。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结合本国实际,在具体领域或特定方向,探索开展重大政策评估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定重大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落实督查过程中,重视发挥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表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制度体系高效运转、赢得胜利的生命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制度、体制及机制相互配套、运转顺畅,才能将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作为一个基础性“器物”,制度发挥效能的关键取决于三方面:制度内权力体系和资源配置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决策、执行、监督体系等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制度框架内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及时。
 
  《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是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该书中提出政策科学概念。此后,公共政策评估一直是政策研究科学化的关键环节。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郁建兴提出,探索政策评估工作的新原则、新领域、新机制、新工具,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公共政策评估的学理研究和咨政研究工作,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公共政策研究成果,基于中国的公共政策实践,建构公共政策评估的新方法、新理论。
 
  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表示,公共政策评估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在重大政策出台前,要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法定程序,充分论证政策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内容。要科学分析判断政策的预期效果和各方面反应,确保政策符合决策部署,从源头上把握政策方向,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密切跟踪监测实施情况,及时了解政策实施效果和产生的影响,分析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确保其取得预期成效。在政策执行后,要将政策设定的目标和实际取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经验,将评估结果作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不断加强公共政策评估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与进展,但快速变化的国内外形势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完善公共政策评估工作,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当前,公共政策评估日益成为政策议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广泛重视,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学术研究和相关政策评估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究其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行政学研究室主任贠杰认为,我国的政策评估基础理论研究较为滞后,评估技术和方法在实践中往往各取所需,缺乏统一的规范。另外,政策评估的学科范式比较薄弱,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专业化第三方评估机构较为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难以保证。这使当前阶段的政策评估呈现出自发零散、形式各异、缺乏统一规范的特点,政策责任主体的“自我评估”“自我论证”色彩浓厚。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评估技术和专业化不足,更源于责任化政府体制的缺失,而这些不足的改善,将促进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评估体系更快建立。
 
  政策是政策评估的对象,政策的发展也是政策评估的主要目标,从政策本质的观察视角可以发掘政策评估的“多重面孔”。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建国认为,政策目标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具体目标。政策都是为了达到某项目标制定且推行的,但是在设定政策目标时,存在主要目标、发展目标和具体目标等不同类型,政策目标或标准是多样的。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转译偏差、信息不对称及知识不对称的问题,出现“变通执行”“模糊执行”“偏差执行”等多种执行问题。这就需要政策执行者不断调控社会变量、考虑多群体的利益分配。
 
  国家发改委评估督导司司长王青云补充道,目前,国内的评估工作实践普遍存在问题导向性不突出和成果运用偏弱的现象。在未来的评估工作中,不仅要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切实有效运用评估结果,实现评以致用。
 
  探索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效提升政策评估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公共政策评估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构建中国特色公共政策评估体系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张树华表示,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长效运行的精髓。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蕴含的治理潜能。要用好人民监督机制,通过群众机构来组织、实现有效的人民监督,助推公共政策评估科学化。
 
  我们要在学习借鉴国外优秀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建设。王青云提出,对国外公共政策评估的经验,我们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不断提升我国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评估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与此同时,要结合我国评估工作实际适时调整公共政策评估工作。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推进评估技术、评估方法系统化和科学化。李志军提出,要探索先进、实用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与制度设计,提高政策评估的针对性、有效性。要重视公共政策评估结果的应用,形成公共政策的良性循环。要将公共政策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政策制定和实施部门,及时调整或纠正政策的偏差,指导新的政策制定和实施。通过发现政策在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或不适当的政策目标加以修改,改善政策结构。通过政策评估,不断地改进、修订和补充公共政策的内容,使整个公共政策形成“制定—执行—评估—完善”的良性循环。
 
  我国政策评估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不断推进公共政策评估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政策评估的本土化、科学化研究,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公共政策评估体系,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公共政策的温度。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