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语言服务质量
2022年02月21日 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21日第2351期 作者:本报记者 孙美娟 张娓

  生活处处离不开语言,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方言的国家,中国语言国情复杂,语言资源丰富,决定了语言生活具有多样性特征,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高度重视。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多样化语言需求,我国先后编制发布了“语言生活皮书”系列,展示了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成就,形成了对中国和世界语言生活的全方位观照。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编制“语言生活皮书”,不仅使中国学界提出了“语言生活”基本理念,形成了中国特色语言生活派,也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世界语言学研究贡献中国力量。

  明确我国语言文字服务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编制发布国内外语言政策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何现实意义?

  刘利: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工作,也是国情社情变化的重要载体。编制发布国内外语言政策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是“语言生活皮书”从一个特殊的切入点记录和反映中国及世界的发展变化,推进政府和学界做好社会语言服务,运用社会话语表述语言研究成果,为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贡献学术支撑。“语言生活皮书”提倡语言服务理念,贯彻大语言文字工作发展新思路,为语言文字事业更好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作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我国语言政策和语言生活状况体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刘利:随着我国人民对语言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百姓对更高水平的语言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从近况来看,我国语言政策和语言生活状况体现出鲜明的“为人民服务”理念以及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的特点。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历年序言内容,可以清晰梳理出我国语言政策研究变化。从2005年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到2008年关注保护和开发语言资源,2009年提出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问题,再到之后关注虚拟语言生活、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提高全社会语言意识等。这些语言政策和语言生活状况研究,为我国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优质语言服务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今社会,语言与国家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语言对于国家治理、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出版“语言生活皮书”具有哪些实践价值?

  刘利:在系列“语言生活皮书”中,《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是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最早组编的语言生活皮书,2005年至今从未间断,目前还出版了相应的英文、韩文、日文和俄文版。该皮书主要反映我国语言生活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及各种调查报告和实态数据,为语言研究和语言决策提供参考和服务。《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高度关注国家语言能力和国家安全的关系,关注国家语言能力和国家国际地位提升的关系。2016年正式出版的《世界语言生活状况》《世界语言生活报告》,向读者展示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语言生活状况,为我国的语言文字治理和语言政策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并努力在国际语言生活中发出中国声音。

  《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生活”基本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语言生活派的形成。这应该是中国学界对世界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贡献。

  刘利:是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语言生活”概念逐步深入人心,语言学研究人员持续关注语言生活问题,促进语言生活和谐,积极提升个人和国家的语言能力。这些语言学研究人员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同学术价值观的共同体——“语言生活派”,他们不断完善中国的语言规划理论,深入研究语言及语言生活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为中国乃至世界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全面提升语言服务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制国内外语言政策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语言需求、契合国内外通用要求,做好语言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展语言服务研究还需要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刘利:语言服务是语言产品的生产者、拥有者向需求者提供语言产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环节是语言需求。所以,要开展语言服务研究,应该认真研究语言需求,倾听来自人民群众以及来华旅居、留学、工作群体的声音。此外,从“管理也是服务”的角度看,国家对语言生活的治理也是语言服务,向社会提供语言政策、语言规范标准、语言生活相关信息等公共产品。由此可见,语言服务理念体现了政府职能由“管理”到“治理”的重大转变。

  从为来华旅居、留学、工作的外国人提供语言服务的角度而言,我们应该进一步做好外语规划,提高外语教育水平;加强国际中文教育水平,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此外,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语言志愿服务、应急语言服务、特殊人群语言服务等公共语言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语言服务质量。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