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才是真民主
2021年12月16日 08: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16日第2310期 作者:

  编者按:12月9—10日,“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第二阶段在京举办。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前政要、智库代表、媒体图书馆出版社代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就各国民主实践、民主检验标准、民主目标进行了广泛讨论,并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才是真民主,中国经验值得学习。现将部分外方参会代表观点摘编如下。

  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前副议长、前交通部部长、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 翁诗杰:

  布丁到底好不好吃,只有吃了才知道

  民主早已被全世界公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类共同价值观,但是在民主实践中,这一宗旨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受各国文化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民主形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试图将自己的文明价值观和民主模式强加给他国,其本身就是不民主的。这不是所谓的利他主义的解放行为,而是侵犯了接受方人民的自由选择权,是一种强迫行为。更糟糕的是,如果是出于自私的地缘政治利益,通过军事手段强行推行民主,无异于等同民主的“暴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同时扮演民主的冒名顶替者、评估者和评价者。美国一次又一次以促进民主的名义制造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本身就是对民主的嘲弄。

  多年以来,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了西方民主的定义和准则,普选和多党选举制度被认为是民主的规范模式。但是,在现实中,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并非没有缺陷,很多实行多党民主选举的国家选区划分也并不公正。亚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中引用“民有、民治、民享”这句话作为西方民主的基准指南,但是人民在民主治理中的作用与参与是很有限的,很多决策根本不符合他们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期望。西方民主选举制度靠计票来决定候选人,其政治代表性也并不令人信服。

  美国民主峰会以美国的民主基准来决定谁来参会,本身就不民主,并毫不掩饰地将世界划分为所谓的民主和独裁两类国家,这实际上强化了彼此对立,是一种零和游戏的思维习惯。

  中国共产党已赢得中国人民的极大支持。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2020年7月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总体满意度在90%以上,表明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高度信任和信心。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授 唐迈:

  应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主模式

  美国是威权主义政府,是寡头政治。现在有必要建设以集体主义、而不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民主和政治模式。社会福祉的提升依赖于凝聚力和团结,这意味着不仅存在着个人实现跃升的机会,还为共同利益以及平等创造前提条件,以使那些未能实现财富极大增长或者获得优越社会地位的人,也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这种实质性的成果,才是民主的标志,才能反映出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力量。

 

  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中国与世界权力地图”工作组联合协调员 加布里埃·梅里诺:

  将西方民主视为唯一民主形式要不得

  一个更加民主的世界,意味着对人民自主权的有效尊重,并建立自己通往民主的道路。民主还是不民主,关键是要观察公民和政治权力的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水平,涉及每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受教育机会、就业和住房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讲师(索马里) 伊斯曼:

  民主不是哪国专利,而是人民的权利

  在过去的13年里,我见证了中国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民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中国的民主观就是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各国的民主应该由内部来决定,而不能由外力强加。在这方面,中国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八个标准,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中国还认为,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关键在于人民是否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到,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民主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单一的标尺来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一些西方国家开口闭口谈人权、谈民主,实际上是在推行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繁荣,将会增加建立民主政府的可能性,而普遍贫困则会增加失败的可能性。现今中国倡导共同富裕,实际上正是对世界作出的新的贡献。

 

  德国国际席勒学会创始人、主席 黑尔佳·策普-拉鲁什:

  西方民主是不完美的

  中国成功帮助8.5亿多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我所了解的人类和平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第一次带来了摆脱贫困和落后的可能。但是,由于西方殖民国家想要维持住殖民时期的秩序,因此他们才要抨击中国。我到过中国很多次,我的印象是,中国人对未来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是非常正确的。标签并不重要,内容才重要。现在西方各个政党基本上都沦为了为不同利益服务的游说团体。美国前总统乔治·华盛顿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就指出了政党的邪恶本质,轮流执政最终将导致更加正式和永久的专制。虽然不少国家有民主制,但实际上不过是某国式的专制而已。最理想的模式,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因为这包含了“人类”这一整体概念。

 

  阿根廷国家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员 维克多·拉米罗·费尔南德斯:

  应学习中国大力提高拉美国家发展能力

  我们如今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世界变局之中,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民主问题。我们要思考民主的深层含义和发展进程,尤其是在当今这一新的世界格局之下。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流动为南半球注入了活力,使其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尤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南半球占世界GDP的份额不断增加,南半球已与北半球相当。今天扩大和改善民主的机会,意味着南半球加深了对自身命运的掌控。为此,南半球国家发展必须增加社会包容性,减少不平等。这不仅需要取得发展成果,而且需要改善收入分配和提高人口的社会生产力。拉美国家应向中国学习经验,将工业化发展更好地融入成功的全球化过程中,同时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提高南半球国家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凝聚力。

 

  意大利克拉斯传媒集团总编辑兼首席执行官保罗·安德里亚·帕奈尔:

  必须加强数字时代对虚假新闻的监督

  以技术革命为特征的数字时代势不可当,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数字技术的发展能不能构成民主和价值观的基础,进而构成人类价值观的基础。当前,出于私利,西方世界的网络假新闻数量超过了网络真实准确新闻的数量。针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消极影响,欧盟率先做出反应,美国也做出类似的反应,但可以肯定的是,最有效的举措是中国政府做出的。中国不仅制定了有关视频、游戏的正确规定,还规定了儿童每周使用智能手机的最长时间。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数字技术的监督,通过向社会公众提供正确和专业的新闻信息,才有利于真正推进民主的实现。

 

  阿富汗楠格哈尔大学孔子学院研究院研究员穆罕默德·可汗·瓦尔达克:

  民主并非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和政治家都认为自己是民主的,很多政府领导人由民主选举产生。但民主真正发挥作用,则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知识。通过学习政治知识,人民可以决定国家的命运。人民唯有了解民主的真相,不受某些政客的虚假口号和花言巧语所蒙蔽,不做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才能在真正的民主过程中发挥作用。真正的民主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一个国家的民主,是该国人民在经济、政治和所有领域都有平等参与的权利。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不考虑人民的利益,这种国家治理体系不能被称为民主。每个人都不想外国干涉自己的国家,每个国家都在努力书写自己的命运。

 

  阿塞拜疆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阿克巴尔·胡塞诺夫:

  阿塞拜疆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一是中国投资阿塞拜疆的能源项目;二是加强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三是在旅游领域开展更为积极的合作;四是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金平:

  西方民主已被用于错误的方向

  民主已成为冷战思维的前奏。民主最常见的定义就是人民主权,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然而,民主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概念。尽管人们对民主的核心定义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对民主的大多数定义都集中于它的品质、程序还有制度等方面,但是民主并不是由一套普遍适用的独一无二的制度构成的。一个国家要采取何种具体的民主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而且民主也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历史传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任何人都不应该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工具去压制其他国家,推进地缘政治战略,在国际社会煽动分裂和对抗,打着民主的旗号,将世界推回危险的冷战时代。民主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说了算,而是人民普遍享有的权利。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没有哪个模式可以适合所有国家。一个国家的道路是否行得通,取决于是否符合该国的实际情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否能带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进步、人民的美好生活。因此,民主最好的评判标准应该是人民是否有权治理国家,人民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他们是否获得了自我实现和幸福。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法律研究所教授 安都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富有成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是法律正义的主体,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公共政策寻求使得中国人民在每个法院案件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巴基斯坦巴中研究所所长 穆斯塔法·海德尔·赛义德:

  中国现代化道路堪称典范

  世界正在面临选择,要么团结起来迎接共同挑战,要么分化成不同小派系,追求狭隘的政治利益。民主的本质是人民政府,是体现人民的意愿,让人民对国家的治理有话语权,而且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但是在很多西方大学和国际关系课程中所讲的对自由民主的定义,其实都是为了成就西方部分人的利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成功消除绝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伟大壮举。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了累累硕果。再如疫情防控,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挽救人民生命排在经济利益之前。因此,民主的最好形式是实现人民有安全感和不断改善的生活水准。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中国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利比里亚非洲发展协会高级顾问、研究员安·多拉·卡波·戈米:

  民主就是要增进人民福祉

  民主是政府的一种组织形式,其最高权力是在人民手中的。民主治理实际上就是要改善人民总体的福祉,否则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必须要促进民主、和平和安全、可持续发展。

 

  埃及金字塔报副总编、伊斯兰教科文组织新闻干事萨米·卡姆哈维:

  寻找共同点十分必要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寻找共同点,寻找将我们聚集在一起、而不是割裂我们的观念。我之所以如此赞赏此次论坛的举办,正是源于在当下这样的讨论十分重要。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危机,还未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这场危机证明世界各国应该携手合作。我们都坐在同一条船上,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应该说,任何一项政治制度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人民的福祉。如果一项政治制度不能实现人民的福祉,也不能为人民提供基本服务,那么它就是失败的。中国应该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强大的联盟,寻找更多的人类共同点。

 

  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 路易斯·奥斯特·贝克:

  教育是提升民主质量的核心要素

  提供同等水平的教育有助于推进民主。民主扎根于平等之中,没有平等,民主就无从谈起。因此,向公众提供同等的教育,不仅是实现民主的必要,也是提高民主效率的有效路径,还可以避免敌对状态的产生。

 

  秘鲁天主教大学法学院教授、秘鲁宪法法院前院长、国际宪法学协会执委会副主席 塞萨尔·兰达:

  对限制人类发展的制度进行全球反思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造成的灾难性影响,并没有在民族国家的主权范围之内得到有效解决,也没有在联合国的框架之内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有必要进行全球立宪,对那些限制尊重人类尊严的制度和行为进行反思。面对全球性挑战,需要我们去构思一部新的“世界宪法”,超越国家主权,不仅针对眼前的全球问题,也要思考全球和地方的新公约、新契约,从国家团结的角度出发,不再只考虑个别国家的需求,不再只关注绝对主权,将共同利益和普遍福利作为人类幸福的基础。在不牺牲政治自由的前提下,经济必须要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服务于企业和政府。地震、海啸、污染、疫情正在夺走很多人的生命,灾难没有边界,不分主权,不分贵贱,不分胜负,不分党派,唯有通过合作,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案,这不仅是为了本国人民,也是为了世界人民。

 

  老挝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办公室副主任 蓬瓦·披马空:

  中国是21世纪民主与经济良性互动样板

  民主可以被视为一种政府形式,其中每位公民对管理国家的人选以及所做的决策都具有平等的发言权。平等的原则是民主所固有的,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更加健全和繁荣的手段。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样板。经济发展和民主化之间的关系表明,一个国家要在经济上取得成功,是需要民主的。这里并不是说仅限于西方民主模式。西方人一般认为西方的民主是最好的,如果我们谈到西方民主是否是最好的这个话题,貌似西方的民主就已成了全世界都需要参考的模式。事实上不是如此。这是我们需要明确的。

 

  白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 德米特里·斯马利亚科伊:

  没有现代教育就不可能发展民主和人权

  当今世界民主已经成为判断一国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很多国家在管理和建立经济、政治甚至是文化关系的时候,都将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考虑在内。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以及获取信息方式的简单化,知识已成为公共产品,这不仅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在改变人们的观念,既包括对自身观念的改变,也包括对世界的观念的改变。教育作为知识的来源,对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工具,特别是教育提供了快速转变观念的条件,有助于促进现代化,改进人们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地区,教育对社会和制造业行为变化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现代世界中,发展是通过普及教育来实现的。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

 

  西班牙知华学会名誉主席 马塞罗·姆尼奥斯: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是乌托邦

  “民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本次会议的议题之一,这显然也是全人类的主题。听起来有一点乌托邦,但是从深层意义上讲,乌托邦是可以发生的,只是尚未变为现实,如果满足了适当的条件,乌托邦就可以变为现实,这也是为什么“民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方案,一个计划,一个要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希望能够建设这样的一个乌托邦,因为它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必须要克服诸多障碍,凝聚意志,才能建立这样一个共同体,一个基于民主的未来命运共同体。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被假定为路线图的乌托邦,需要通过努力规划,坚持不懈,日复一日,持续行动来实现。这是实现乌托邦必须具备的基本手段。对话也是非常必要的。鉴于当今文明的多样性,如果不进行大量持久的对话,就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这是共建乌托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类共同未来的路线图之一。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教授 高文勇:

  中国没有把治理模式强加于他国的传统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推动实现了中国人民盼望已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彪炳史册的瞩目成就,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治理模式的成功。中国的成功经验,使其有理由将其治理模式视为一个范本。然而,西方的一些分析人士则将此误解为中国政府有意要向世界各国输出自身的政治制度。树立榜样和把本国的模式强加于人,是有本质不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尊重社会治理价值的多样性。

  美国宣布举行的民主峰会真正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在国际上孤立中国,同时破坏中国的经济发展。西方民主国家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将财富集中在仅仅1%人口的手中,99%的人没有从西方民主国家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当中得到任何好处。中国的政治制度不能简单地用美国喜欢的方式来描述。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区别于西方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都是中国国家政治的核心领导力量。其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存在方式是外部影响、内部环境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方对中国治理模式的无端批评,原因在于缺乏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该有的文化智慧。

  西方认为世界是二元的,对比和对立的思想植根于西方人的头脑中,这种“非此即彼”的逻辑在话语和实践中得到重申,不同的两极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状态。与西方逻辑相反,中国是在做加法,试图将对立的两极矛盾整合为一个整体。理解像“社会主义民主”这样的术语,需要秉持这种思路。考虑到中国政体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为核心,广泛征求人民意见的制度特点,中国希望促进中国人民更多地参与政治活动。中国政治制度还包括横向纵向监督机制中的直接和间接民主选举,显著增加了政府机构决策的结果,从而确保了政府拥有更大的合法性,比许多西方国家民主更具合法性。这些特点都使中国治理模式超越了西方,西方大国没有资格对中国模式指指点点,告诉中国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治理模式。现在并不是批评中国、指出中国问题的时候,重要的是从中国的成功中学习,充分思考我们各自政治、文化、经济差异和特殊性。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