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
2021年12月15日 08: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15日总第2309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清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自今年6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往观展。展览汇聚了近年来党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最新成果,形象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勋,其中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李前创作的油画《光明在前——中共七大召开》格外引人注目。画面呈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五大书记”,信步走到党的七大与会党员代表与革命群众中间,并以群像形式塑造了七大代表们团结在毛泽东周围的精神风采,现场气氛非常热烈,生活化的真实感扑面而来,寓意着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不断走向团结、走向胜利、走向光明。

  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现实是行进中的历史,总需要在某个节点驻足回望来时的路,展望前行的路。

  历史映照现实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团结和总结的党,更是善于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党的七大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在党的七大召开的两天前,七大预备会议举行,毛泽东专门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为题作讲话,“我们中国《庄子》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毛泽东不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之“简”,而且坚定地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其将毕”的成就“必巨”,彰显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娴熟运用历史经验,不断从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成为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早已无可辩驳地证明,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如今已然展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阔蓝图的“经天纬地”,由“简”而“巨”不断发展壮大的宏伟事业,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形象写照。

  载入史册的历史记忆,永不磨灭。影响未来的历史事件,值得铭记。

  党在不同时期,每一次对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都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进一步开创新的事业、夺取新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从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到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再到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再到《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三次重要全会、三个影响深远的历史决议,贯穿了党的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三大关键节点。这无不说明,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刻,伟大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飞跃,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伟大的初心使命、保证完成伟大的实践任务的前提条件。基于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指明了方向。

  100年前,一叶红船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扬帆启航,承载着人民重托和民族希望,劈波斩浪、奋楫前行,开辟出中国革命胜利的新航道。10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历经百年航程成为领航新时代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航道,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不断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从经验中提高本领,用历史映照现实,以大势远观未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秉持唯物史观创新实践的历史自觉和战略远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总结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坚持”虽然只有60个字,但是高度凝练了党领导人民在过去的一百年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历史密码,更是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引,唯有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方能在继续成功的伟大征程中,引领中国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初心不移  民心永固

  历史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对历史规律的把握,鲜明地确认了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的主体能动性特征。这就为社会历史进程中主导力量的塑造,展现了宽广的意义与实践空间,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影响。

  1954年9月15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经过普选产生的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在致开幕词时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这个“核心”的重要性,毛泽东形象地比喻道:“领导核心只能有一个。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只有一个核心。”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这条金规铁律经过战争血与火的洗礼,经过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淬炼,是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共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凸显了“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中国共产党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更坚实的领导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内法规与国家监察研究中心主任柴宝勇认为,党的领导是核心,人民至上是目标,二者辩证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中,缺一不可。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体现,是扎根在人民心中的信念认同。

  1943年,对于“抗日模范县”河北平山县铁血剧社(后更名为群众剧社)19岁的演员曹火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年8月,为了驳斥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谬论,延安的《解放日报》针锋相对发表了一篇振聋发聩的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令曹火星心潮澎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铿锵有力的词句在笔尖流出,很快唱响中国并传唱至今。一歌一世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了对共产党的真挚拥护和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也道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不懈奋斗的成功奥义。1945年8月,新华广播电台首次播音时就播唱了这首经典红歌,9月《晋察冀日报》第3版予以刊登,并入选了“1950年全国流行歌曲调查”榜单,被诗人贺敬之盛赞为“不朽的真理之歌”。

  这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370万党员英勇牺牲的政党,是在资源匮乏年代“宁可自己吃苦菜,也要把粮食分给群众,宁可自己盖稻草,也要把衣被分给人民”的政党,也是在抗疫斗争中坚持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希望的政党,更是在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党员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兑现了“一个都不能少”庄严承诺的政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商志晓说。穿越百年时空,中国共产党初心不移,民心永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视其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如今,统一战线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力武器。”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同心圆不断壮大,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筑牢,汇聚成百年民族复兴磅礴伟力。

  勇于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断开拓创新,敢于奋勇斗争的史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同志的诗句抒发了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和信念。正如柴宝勇所言,开拓创新是方法,敢于斗争是决心,二者辩证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路径之中。

  打铁必须自身硬。一个政党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政治向心力方面,还决定于其自我革新能力。中国共产党既有向外争取最大团结的胸怀,也从不失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从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开创以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党内矛盾的优良作风,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党纪利剑高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将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案件380.5万件,查处408.9万人,给予党纪和政务处分374.2万人,392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被查。既要惩前毖后,又要治病救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给党员干部们上了一堂又一堂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课。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给精神“补钙”,炼就了广大党员干部“金刚不坏之身”。中国共产党有决心、有意志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948年5月27日来到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离开,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十个月的时间。在离开西柏坡的这一天,毛泽东念念不忘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用李自成进京的教训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赶考”之路,任重道远,是中国共产党迎接挑战、接受考验的形象表达。立足新时代新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将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唯有接续奋斗,才有光明前途。

  走自己的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马克思主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创了崭新的百年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

  2015年2月14日,正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杨家岭,瞻仰中共七大会址。站在中央大礼堂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传光表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科学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正确选择、路线方针政策的准确判断和制定、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推进,无不蕴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证明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被历史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百年复兴之路开创“中国之制”,展现“中国之治”,彰显“中国精神”,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进步也需要中国的贡献: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作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到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大党担当。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不懈奋斗,振衰微于亡国灭种之际,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共和于革故鼎新之时,兴百业于一穷二白之上,倡改革于曲折前行之途,成小康于砥砺奋进之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宣告了过去的一百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成功”,更指明了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领航新时代的中国,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