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中文学术影响力
2021年12月10日 09: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10日第2306期 作者:本报记者 段丹洁 阮益嫘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大力提升中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其中,“大力提升中文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提倡科研成果中文首发”是首次明确提出的重要举措。

  中文是我们的母语,通过中文阅读学术论文成果更为准确便捷,可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当前在学术领域,为何存在着高质量成果难以实现“中文首发”的问题?还应从哪些方面提升中文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叶继元和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周庆生。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我国在SCI(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文章数量名列世界前茅,但成就也侧面表明学术界仍存在以国际期刊首发、被SCI收录为荣的现象。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叶继元:与40年前相比,我国科技有了很大进步,这也使得我们成为科技论文生产大国。但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是,我国绝大多数的优秀科技成果,通常都以英文或其他外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外期刊上。这意味着这些成果的首发权、注册权都在国外,长此以往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国内主办的中文期刊及英文期刊也会因缺少足够多的好稿源而无法做大做强。

  周庆生:由于英语仍然是世界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国际通用语言,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远超汉语及其他任何一种语言,因此,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惯常选用英文发表重大科研成果。SCI是世界著名的期刊检索工具,收录了全世界出版的自然科学各学科来源期刊数千种,其中英语期刊占一半以上,中文期刊只有数十种,英文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明显高于中文期刊。除学术影响力外,造成科技人员选用英文首发的因素还包括科研机构的绩效、职称、资助、奖励等的考核评定标准,以及对国内期刊认可度不高等。

  《中国社会科学报》:提倡科研成果“中文首发”对中国学术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周庆生:鉴于当前世界学术评价标准和学术话语权仍由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中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高,在国际学术传播体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意见》提出要“大力提升中文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提倡科研成果中文首发”。这就要求我们应努力把优质科研成果和重要创见首先发表在中文期刊上。如果有更多的学者践行此政策,中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必将得到明显提升。

  叶继元:中文首发体现的是民族自信心。首先,中文首发学术成果,可以使国内同行在第一时间分享,有利于把真正的科研成果加以应用和转化。在国内出版、首发原创性或颠覆性的学术成果,就等于掌握了学术主动权,有利于推动我国学术繁荣。其次,我国期刊虽起步晚,与国外期刊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目前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要做大做强国内期刊,好的稿源是首要因素,而提倡中文首发,有利于逐渐扭转“好论文看向国外”的局面。同时,中文首发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引进期刊全文库的经费。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文已经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学术成果中文首发,能够进一步展现中文魅力,推进中国语言成为国际学术语言,提高中国的学术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实现“中文首发”面临哪些困境?

  叶继元:高质量论文未能实现中文首发,主要在于认识方面存在误区。过去的观点认为,在英文期刊发表意味着成果进入国际领域,比中文论文水平高。其实,是不是一流学术成果,主要看论文的内容质量,而不在于以什么文字发表。中文首发并不意味着与英文发表相对立,可以选择中文先发、英文后发或中英文同步发布等形式,但需要妥善解决具体操作时出现的问题。

  周庆生:时间是论文的生命线,科研人员完成一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后,都希望能够尽快出版,因为只有公开出版,该成果的首发权才能得到保障,取得同类成果竞争优势。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国际期刊的审稿发表效率很高,而国内期刊在收到作者的投稿时,会履行一套漫长的审稿机制,少则3个月,多则一两年才反馈。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还应从哪些方面具体着手提升中文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周庆生:我们应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改变“唯SCI”的科研评价标准,提升中文科研成果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改变程序化的审稿机制,提高审稿录用效率,尽力缩短出版周期,为特别新颖或需要尽快发表的研究成果开辟绿色通道,一经录用立即在线发表。

  叶继元:我所在的研究团队曾提出学术“全评价”体系,将过分数量化、形式化等单一标准转变为全过程、全要素的评价,即根据一定的评价目的,合理使用论文发表数量、被引等指标,特别是要注重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要利用好评价这个“指挥棒”,在转型阶段,可以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要注意的是,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不可一味急于求成、采取一刀切的手段。需要先有一部分国内期刊真正强大起来,吸引越来越多的好稿源,逐渐扭转局面。同时,真正破除“四唯”“五唯”“SCI至上”等片面化思维方式,注重内容质量、实际贡献、效用评价,营造有利于学术健康发展的评价环境和评价文化。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