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展现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2021年12月01日 08: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1日第2299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译心 阮益嫘

  1848年2月,比利时布鲁塞尔市奥尔良路一幢狭小且简陋的公寓里,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和他的亲密战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悄然问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就此诞生。这部凝聚着思想光芒的巨作一经发表,便像原野上的烈火般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唤醒了无数被压迫的无产者,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份纲领性文件。以马克思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历经170余年的风雨岁月,今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芒丝毫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黯淡无光,反而穿越历史奔腾的长河,深刻改变了世界,更深刻改变了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奏响了人类进步史上最为激情澎湃的华彩乐章。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1920年早春,时年29岁的陈望道正在自家的阁楼里字斟句酌地翻译《共产党宣言》原文。“费了平常译书的五倍功夫”;“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以至于将奋笔疾书用的墨水当成了蘸粽子的红糖水,津津有味地吃下去却毫无察觉。

  时光荏苒,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懈探索中一次又一次尝到了真理的味道。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丰富发展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柳建辉坚定地认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理论优势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星星看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一条重要主线,一方面是以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另一方面则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丰富和发展。

  面向新时代,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对记者表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出了众多理论硕果,在一次次求索、挫折和开拓中完成了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告诫人们,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陈志刚接着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作为历史理论研究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夏春涛有着切身感触,我们党之所以始终充满蓬勃朝气和旺盛活力,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在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始终致力于讲新话、走新路、开新局、谱新篇。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走过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大历程,中国未来的光明图景将更加美好,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永不停歇。

  迈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展示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林认为, 我们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为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鲜明政治立场。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品质,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之所在。

  在实践中展现强大生命力

  1899年,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一份中文报刊——上海《万国公报》上。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犹如一声惊雷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上空炸响。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华民族迫切渴望能够真正拯救这个国家的科学理论,中国人民迫切需要能够划开漫漫长夜的思想利剑。

  “马克思主义确实是行的,它改变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尤其是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说。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根本上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洞察时代与引领时代的学说,它对人类社会的解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对我们所生存现代社会的剖析、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对实现理想的进路、对革命主体和领导力量的塑造等,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是因为它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历史与实践的双重考验,没有辜负伟大的中国人民: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这片土地上得到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在陈志刚看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无论顺境、逆境,毫不动摇,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中国共产党摒弃一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观点,从中国不断发展的实践出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刘林表示,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方面,百年重大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找到一条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人民性方面,是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之间的最大区别,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既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始终贯彻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充分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深刻的、大空间规模和尺度的社会实践的前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文喜告诉记者,“马克思主义是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否定的诸因素中形成的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它实际上就是构成历史上空前的批判体系,但是批判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的特性。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它集中地批判了作为‘虚假观念’的批判,还在于将其铸造成一个对人民讲真话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核心,在于从根本上强调一切理论的现实基础和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的教条或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必须坚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在谈到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展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问题时,柳建辉认为要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定是一个坚持理论创新创造发展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进行理论创造、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践行初心使命唯有不懈奋斗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一切应当归功于什么?肖贵清认为,正是因为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过程中,党不断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也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在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基础上迈进社会主义社会并非易事,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在时刻提醒我们,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奋斗之路上必须随身携带的“思想地图”。同样,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就不能走出历史的黑暗,马克思主义就无法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与不懈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地中国化进程中完成鲜明时代表达。

  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也时刻警示着我们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夏春涛表示,理论探索和创新是一项神圣而又艰辛的工作,一定要坚持立足实际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时总结探索中产生的新鲜经验,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张文喜提出,中国人在马克思主义本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批判的非凡力量。中国的道路不同于西方的道路,但并没有因此将中国自外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中国的创新理论,必然成为那些深刻的、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理论影响的前奏:无论是对中国和西方的评价,还是关于它们相互关系问题的讨论,都已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面向未来,一切伟大成就的取得都不是变戏法,或是用神秘的盲盒瞬间就能得到的,相反,我们能够取得继续成功的秘诀,是我们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舍此别无他途!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