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研究黄河流域保护与发展
2021年11月29日 10: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29日第2297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清俐

  “黄河宁,天下平。”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系统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带着对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学者于11月20日在河南开封举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上展开了深入探讨。

  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系统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与经济地带,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提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以及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黄河流域人水关系演变与耦合机理、黄河流域水—粮食—能源关联机制与协同优化、黄河流域人地系统耦合大数据平台、黄河流域人地系统耦合方法与模型模拟,以及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统筹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共同构成了黄河流域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内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基于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的完善展开研究。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王艳芬看来,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提出系统化解决方案。黄河是世界大河的典型代表,流域生态系统变化的生态效应有待深入揭示,优化和提升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功能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教授兰恒星通过对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发现,黄河各流域存在不同的联动模式,地质地表等演变过程呈现强耦合关系,并形成重大灾害的孕灾环境。同时从黄河上中下游的各个地质灾害分析中发现,灾害与生态环境存在互馈的不同效应。

  “黄河流域在我国生态保护格局中具有重大战略作用,黄河水资源是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柏山建议,应科学编制“保护和发展规划”,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强化生态用水保障,推动流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绿色发展;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加快黄河立法保护,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攻关。

  打造黄河流域城市群

  黄河流域城市群对于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效应。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认为,文化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魂和重要驱动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集聚程度低于全国城市群平均水平,无国家一级城市群,大部分城市群尚处在发育雏形阶段、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慢于全国平均水平。黄河流域城市群应该以文化传承为灵魂,以流域一体化为主线,以文化创新为动力,整合资源创建黄河流域城市群文化联盟,增强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地域认同。

  山东大学教授臧旭恒基于对中国东部现有国家级经济区以及国家级经济区的消长历史,结合中国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五大城市群,提出关于创建黄河中下游经济区的思考。他认为,最主要的黄河中下游国家中心城市、准国家中心城市单打独斗,创建国家创新高地势单力薄,只有联合起来并通过高铁等交通条件的改善,才有力量创建一个全新的国家级创新高地。

  从文旅融合角度展开文化保护

  文化视野下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呈现更丰富的面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认为,应从文旅融合角度促进新形势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有机统一。基于黄河文化的特征、借鉴文化社会学系统结构的划分、结合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实践,培育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黄河文化市场,建立完善的政府引导机制,形成跨区域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新路径。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化间的互动效应需要科学研究。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赵建吉发现,在山东、河南等省份的省会及沿线城市,经济滞后的城市逐步减少,而生态滞后的城市逐步增多。应加快打造黄河生态文化经济带,强化创新驱动以增强产业和城市支撑,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作用。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张学良建议,应联合培育创新产业集群新动能,加快布局建设以金融、律所为核心的创新配套产业发展,补齐科技金融短板;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产业链合作,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引领加速产城融合发展,优化创新人才环境。

  论坛由河南大学、中国地理学会、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文物局主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