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区域经济战略新导向
2021年11月26日 07: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26日第2296期 作者:记者段丹洁

  本报天津11月22日电 (记者段丹洁)11月20—21日,第二十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新发展格局与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空间经济学亟待创新。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近些年来提出和倡导新空间经济学。杨开忠谈到,以往的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理论和建模方法,都是以物质产品生产、贸易、消费为基础的,聚焦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的有形因素,不能够很好地解释知识经济时代的空间问题。新空间经济学的空间聚集发展内生于厂商层次的规模报酬递增、知识流动、人物运输与空间品质的互动。新空间经济学强调新知识的区位决定生产的区位、人才的区位决定新知识即创新的区位、空间品质区位决定人才的区位。新空间经济学不仅与地理发展关系紧密,而且与人力资本、创新与新增长理论结合紧密,还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认为,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应当处理好与学科评估体系、主流经济学、重大区域现实问题、国际理论前沿与学术资源整合的关系。

  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张可云看来,当前我国一些区域经济研究存在“唯模型”误区,“兼容并包”是破除唯模型的一个方向,应坚持实用主义方法论,同时遵照“三对照”和“三并存”的研究逻辑,即与一般性对照的特殊性逻辑、与时间性对照的空间性逻辑以及与指导性对照的针对性逻辑;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的逻辑、学理性与操作性并存的逻辑以及演绎性与归纳性并存的逻辑。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全球、国家和地方力量重塑了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其中,政府和市场合力推动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方面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基石。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郭爱君建议,应当加速制造业集聚水平跨过拐点,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进一步促进服务业集聚,强化服务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要立足各流域资源禀赋,结合当前各流域制造业与服务业集聚水平,因地制宜制定产业集聚发展策略。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