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非洲史研究创新
2021年10月22日 07: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22日第2271期 作者:姚晓丹 高天宜

  本报讯 10月16—17日,2021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非洲史研究:理论与方法”讨论会在湘潭大学举行。

  正确认识非洲历史。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李安山认为,殖民统治与学术之间的互动表现在非洲的学校建设、学科学术等各个方面。然而,西方的“文明”一词存在概念性的悖论,文明应当从历史的视角来定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毕健康说,对殖民主义时期非洲历史的研究应抓住历史发展的主要矛盾,警惕后殖民史学对非洲民族主义史学的解构,反过来解构西方在非洲历史书写中的学术霸权和话语霸权。中国前驻厄立特里亚、卢旺达大使舒展认为,要通过实地调研,借鉴非洲学者的优秀著述,批判性地对待西方著作,尽可能正确地认识非洲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杭聪重点分析了国内学界对殖民主义建设性使命的研究,认为当今非洲问题不能仅从殖民主义影响的视角审视。

  中非合作前景广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林丰民探讨了21世纪以来中国与北非的人文交流,对促进中非民心相通提出有益的建议。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皓从供给、需求和流通三个维度分析非洲国家参与中国“双循环”的机会。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赵蜀蓉以中非电子商务合作为例,提出通过电子信息的发展助推非洲国家实现脱贫。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田泽谈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能源合作潜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雪冬提出中国与非洲次区域组织合作的有利条件,认为中国应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对接,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带动经贸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兰认为,南非的女性权利是随着习俗法的变化而变化,南非政府可通过习俗法的改变推动女性获得平等的权利。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朱伟东以蒙内铁路案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中非法律合作问题,并对中国在非投资提出建议。在教育合作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牧野就中非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对非高等教育援助的历史、体制机制、问题挑战和对策建议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文化艺术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坦桑尼亚研究中心主任敖缦云从语言角度切入桑给巴尔的音乐历史,以点带面展现斯瓦希里文化的多元性;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博士钱一平探讨了中国瓷器对于东非斯瓦希里文化的影响。

  会议由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主办,湘潭大学法学院、湘潭大学中国—非洲经贸法律研究院承办。

  (姚晓丹 高天宜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