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与时代同行
2021年08月30日 08: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30日第2240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2月23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上架。图片来源:CFP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8月26日,“山东社科论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建设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主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柳建辉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没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没有我们党百年历史中的理论创新和飞跃。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历史伟业、铸就的历史辉煌、锤炼的伟大建党精神、为人类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得益于我们党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认为,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认真回顾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和经验,努力阐释和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根本问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不仅进入了新时代,而且始终在与世界的联系互动中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闻表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是理解百年来中国历史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维度。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变和重塑,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都可以从两者的密切关系中找到最重要的原因。考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这两者共同发挥的作用已经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并正在影响世界文明演进的时代走向。

  从中国与世界的双重维度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包心鉴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创造、新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看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密码。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勇气概,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证明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品格。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仍然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做好“两个结合”大文章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化中国”和“中国化”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在互动融合中相互提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表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根本上是探寻中国道路的历史。要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反映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表达中国话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通过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包心鉴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一定要站在时代角度,着眼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把握整体,坚持与时俱进、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内涵。

  我们要在“两个结合”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本森表示,要深刻认识到实现“两个结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要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两个结合”的基本经验,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基本规律,系统把握科学的路线方法,推动“两个结合”创新性发展。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写好“两个结合”的大文章。

  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重大理论命题,更是重大实践命题,着眼于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徐闻表示,在新的征程上,如何进一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始终保持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如何落实好“两个结合”的要求,推进理论创新;如何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造性实践和丰硕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印证与进一步发展的沃土和生动素材;如何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思路清晰,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都是我们需要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政党。柳建辉表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切实增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现实针对性,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道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包心鉴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先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以规律为遵循。

  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战线,担负着探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学术使命。刘致福表示,我们要聚焦党的百年理论探索历程和理论创新成果,必须在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上下功夫,在研究阐释百年党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发展上下功夫,在研究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上下功夫,勇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和学术研究的开拓者。

  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使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永远与时代同行,不断揭示新规律、引领新发展。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