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2021年08月20日 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20日第2234期 作者:本报记者 曾江

  “是谁帮咱们翻了身?是谁帮咱们得解放?是那亲人解放军呀,是那救星共产党。”这是雪域高原广为传唱、经久不衰的经典红色歌曲《洗衣歌》的歌词。这首歌曲描写了西藏老百姓争着为解放军洗衣这一生活场景,生动刻画了解放军与西藏人民的鱼水深情。这首歌由编导李俊琛作词,罗念一(曾用名罗江东、贡嘎巴登)作曲,创作于1964年,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特色。周恩来总理评价“《洗衣歌》是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好作品”“我们就是要多创作像《洗衣歌》这样健康向上而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称“罗念一是受藏族人民欢迎的作曲家”。在藏学家喜绕尼玛眼中“罗念一是‘汉藏和声’第一人”。时至今日,《洗衣歌》跨越四海,走进10多个国家的音乐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鲜活见证,被载入了音乐史册。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我们要学史力行,深刻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历史意义,在锤炼党性、为民服务、推动发展上力行,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业绩。

  西藏历史划时代转折点

  八月的拉萨,如诗如画。在布达拉宫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肃穆庄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949年9月2日,中国共产党授权新华社发表题为《决不容许外国侵略者吞并中国的领土——西藏》的社论,指出“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任何外国侵略;西藏人民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绝不容许任何外国分割。这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定不移的方针”。社论发表后,西藏各界纷纷响应和拥护,盼望解放军早日进藏。在中央人民政府的英明决策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企盼下,解放西藏的伟大事业正式开启。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下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是西藏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70年来,学界对《十七条协议》的签订过程、重要意义和当代启示等展开了持续深入研究。

  《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大陆实现了完全解放,新中国在西藏的主权地位得到完整体现,团结了各方力量,维护了西藏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经济、文化政策在西藏的实行,为西藏社会发展改革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西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使西藏从黑暗、落后、贫穷、专制、封闭走向光明、进步、富裕、民主、开放,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孙宏年表示,西藏和平解放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此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平定叛乱、实行民主改革、成立西藏自治区,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广大人民获得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7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谋划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大对西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使西藏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可以说,纵观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践,在雪域高原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西藏的和平解放,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皓表示,解决西藏问题这一庄严的历史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胜利完成。针对外国势力破坏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的企图,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平解放了西藏,充分印证了“治国先治边,治边必稳藏”的重要战略。

  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现代意义上的学术事业逐渐起步。雪域学人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实研究。著名藏学家恰白·次旦平措曾说,“我们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才能写出一部确能如实反映西藏历史进程,以及西藏和祖国关系的书”。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云长期致力于藏族历史文化研究,在他看来,研究西藏和平解放,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国际环境、社会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地区的工作走过了完全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经营西藏的实践中,先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治藏方略,然后开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西藏传播的历程;并在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理想,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领导人民将理想变为现实。

  抚今追昔,回顾学术史,在西藏和平解放过程中,一批学人以学报国,在实践中见证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现代藏学研究先驱任乃强、李安宅、于式玉等为十八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作出重要贡献,也为当代藏学的蓬勃发展播撒下学术种子。任乃强积极为解放西藏建言献策,为十八军入藏提供了康藏地图以及《西康图经》等藏学研究论著。李安宅、于式玉是一对学术伉俪,他们怀着家国情怀和学者责任,毅然随十八军入藏,任十八军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投身于西藏和平解放事业。前辈学人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捍卫国家主权的气节代代传承,他们的治学传统和爱国精神,在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藏学重镇得到传承和发扬。

  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川表示,西藏和平解放是新中国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大陆实现了完全解放;同时,在巩固新政权、开展国家边疆安全治理、营造新型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诸方面开创了新纪元。雪域高原迎来了新生,西藏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教育进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老西藏精神”等推动着西藏经济社会各项现代化事业开启新起点,充满活力的“新西藏”逐渐变为现实,西藏前所未有地焕发出无限生机。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当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勇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七、八批援藏干部,曾在西藏工作7年。他表示,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央对西藏发展的支持力度更大,人民共享祖国发展繁荣。可以说“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已经深入人心,团结文化、和谐文化已经广植西藏土壤。

  谈到当前西藏建设,周勇基于经济学研究和援藏实践经验建议,一是要利用大项目结构机制,增强援藏效果;二是要加快西藏融入周边省区经济圈,推动经济发展。在他看来,要立足结构调整,通过找准援助定位、适当提高援助规模、实施体系化援助、注重人员结构调整、全面配置资源要素等方式,根本改变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以项目的“大而强”结构影响化解受援地经济的“小而弱”。西藏历史上很多地区较为偏远闭塞,物资运输不便,长期以来形成了封闭小经济。可以通过大项目的投入,发展基于要素禀赋的当地优势产业,并让当地人逐步“走出去”,获得市场回报。援助的大项目要能够聚集受援地优势资源要素,项目“大”到可以集整个地区之力,有效参与外部竞争。

  在青藏高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长期在那曲进行高原牧区田野调研的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白玛措表示,长期以来,高原牧民同草原和山水相互依存、同高原环境和谐相处。这种高原游牧文化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具有浓郁地域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让白玛措深受鼓舞。她表示,要继续坚持生态经济学研究,在高原牧区深入田野调查,为西藏建设作出社科学人贡献。

  在雪域高原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王川表示,西藏自古以来就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优良传统。西藏和平解放,让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人民以全新的姿态走向彼此。而今,新西藏处处呈现出新生活、新面貌、新活力。我们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山河壮丽换新装,大地苏醒献宝藏,社会主义建设大发展,家乡天天变模样。”学史力行,开拓前进,雪域儿女坚定不移跟党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好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