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究支撑新兴产业发展
2021年07月21日 08: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21日第2212期 作者:查建国 陈炼

  数学是人类最古老又最活跃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支点和基石。当前,数学广泛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性、驱动性力量。7月12—18日,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学教育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会议相关活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数学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展望数学教育未来前景。

  推动数学教育普及发展

  数学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科技和经济的创新发展。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数学、发展数学,增强数学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力、驱动力。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指出,数学教育的高水平发展要立足强基,绽放数学之魅力。数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充分体现,要充分挖掘数学所蕴含的理性之美、自然之美、探索之美,为更多优秀青少年打开数学之门;要因材施教,创新教学之方法;要实现高水平的数学教育,孩子的兴趣和教学的效率是关键所在,高水平师资是高水平数学教育的核心关键;要强化合作,拓宽国际互鉴之路。数学是世界共通的科学语言,数学教育要加快构建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为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国际同行一起,为丰富人类数学宝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怀进鹏表示,数学教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并广受社会和家庭的重视。数学教育为国民素质奠定了重要基础,倡导严谨的逻辑思维,激发求真探索精神,培育创新探索能力。一个不重视数学的国家,不可能创造出令人羡慕的文明。我们要以不同文化、不同视角聚焦学科本质,在差异中寻找共同内核,引导更多人发现数学之美,遵循科学之梦,共同推动数学教育普及与健康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要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深蹲助跑”更好实现科技创新的“起跳跨越”,以数学教育的改革创新更好强化创新人才的供给。要营造宽松包容的环境,鼓励数学家勇攀数学基础理论研究高峰,为拓展人类数学知识边界贡献智慧。国际数学联盟主席肯尼格表示,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不能也不应该分开,数学家和数学教育者应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我们亟须在核心层面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数学教育水平,将掌握的知识广泛传播,努力提高不同教育阶段数学教师的教育水平。

  展示数学教育的中国经验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深化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数学教育模式,让青少年感受到数学的美妙、数学的趣味、数学的魅力,持续提升数学素养、创新精神,让更多优秀人才涌现出来。

  数学教育是需要世界教育界共同促进的事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认为,全世界数学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探讨数学教育的未来,为高校卓越育人工作注入源头活水。我们要进一步开展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对话,充分展现中国数学教育界的风采与成就,提升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国际观照和国际思考,提升整个国家的数学教育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数学强国、教育强国提供新动力。

  要以数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为城市转型提供更强劲的动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田刚表示,数学和数学教育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事情,开展国际数学教育交流活动将使数学研究者们有一个更加全球化的视野。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国际交流,有助于推动中国数学教育和研究的诸多优秀传统和创新走向全球。我们不仅要让年轻人在数学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要让他们相信数学是有趣而优雅的,让他们喜欢数学。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顾泠沅介绍了数学教改“青浦实验”实施的过程和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数学教育的“中国经验”。他表示,思维方式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数学教育本质就是思维训练。这项研究为人的思维发展、运用做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这项数学教改实验由三代人坚守了45年,分三个阶段为中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明了方向,总结了适合中国的教育经验。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向世界展示这一立足中国实践的实证研究成果,一定会对世界数学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