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
2021年03月31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31日第2137期 作者:记者卫思谕

  本报杭州3月28日电 (记者卫思谕)3月27日,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圆桌会议在杭州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建设与人才培养展开了讨论。

  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充分体现高等新闻教育的时代性。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王晓红看来,当前整个新闻传播界都处于变革的时刻,教育教学的生态、课程课堂的形态、教材教案的样态都在发生变化,在变革之下如何培养教师的建课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值得思考的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部长高晓虹表示,各高校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建设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所在地优势。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要提升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职业的适应性,明确新闻传播人才的核心架构,充分体现高等新闻教育的时代性。

  既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良荣提出,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加快实现从半职业化的单一学科培养向宽口径、全媒体、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建立“政产学研”共育新闻传播人才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唐绪军提出,高校应积极思考如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如何在学生抗挫折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形成“宽进严出”的机制和经验,如何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良性互动等诸多问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认为,各高校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历史、文化寻求发展。此外教研相长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各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在更新技术教育、增设大量技术类课程时,需要合理设置课程进阶,避免同阶课程交叉重合。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