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
2021年03月15日 09: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15日第2125期 作者:本报记者 卫思谕

  2月25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七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如何向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促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七年中,京津冀共同谱写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华彩篇章。

  在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袁滨渤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之举。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推动京津冀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构建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需要理论界深入研讨。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罗奎英认为,天津全市各方面凝心聚力,坚持以“一盘棋”思想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服务国家大局,全力打造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建设绿色一流世界级枢纽港口,全面落实功能定位,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

  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靳方华表示,天津拥有独特的区位、产业、港口、交通等优势,以及改革开放先行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优越条件。未来要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发挥朝内服务辐射“三北”地区,朝外直面东北亚、面向太平洋的“两个扇面”独特作用。

  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在新发展阶段,各地要优化提升发展定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看来,区域发展战略要考虑效率、公平、可持续和安全四维因素,强化安全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在“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依托现有基础,整合三地整体优势,充分发挥京津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教授周立群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完善和夯实三地承接平台和载体,使之成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坚实依托和有力支撑。具体而言,要统筹优化承接格局,适时整合承接平台;找准有效承接的对接点,实现北京科技创新与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聚力重点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对接首都总部机构,营造标准高、机制新、生态优的服务体系;对标雄安新区,构建支持、对接、融合发展的大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加速中日韩供应链和产业链整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津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明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率先控制住疫情后,加强了对日本和韩国的快速通道、绿色通道的开放,使中日韩产业链和供应链得以保持稳定、开放与高效。

  韩国国立釜山大学国际大学院副教授张暮辉认为,雾霾污染是中日韩三国面临的共同环境挑战,近年来中国京津冀地区的PM2.5污染状况大幅转好,这得益于中国政府调整能源政策、关停污染企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东北亚地区的雾霾治理应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鼓励三国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的监测及治理方面积极展开合作,分享成功经验。

  以都市圈为基本单元构建新增长极

  “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应在现有成效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开创京津冀都市圈协同发展新局面。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孙久文认为,要以都市圈为基本单元,完善都市圈的发展规划,构建新增长极,加快形成都市圈之间的网络与通道。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彭建强表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核心在于深化、拓展和升级,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区域整体定位。对河北而言,要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加快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等。

  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提出,打造以各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有利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表示,现代化都市圈是以经济势能强大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形成的一体化圈域,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的重要空间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要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又要防范区域内其他城市产生相同的问题,要将现代化都市圈的战略价值提到新的高度。构建功能分散化、多中心且有机联系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处理好城市发展中集聚和效率的关系,避免城市功能、人口在单一空间上集聚而产生的相关问题。

  论坛由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