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中国特色脱贫攻坚伟大奇迹
2021年02月26日 05: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2月26日第2114期 作者:本报记者 钟哲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面对这一伟大光荣成就,哲学社会科学界扶贫领域专家学者、挂职干部备受鼓舞。有学者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画上句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曾是贫困问题较突出的国家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实现了世界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减贫,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向德平表示,脱贫攻坚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社会动员和资源组织能力,反映了中国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道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成就,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脱贫攻坚,表现出一种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中央统筹,省负总责、抓落实、抓成效,形成了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走共同富裕之路。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衷共济,团结互助,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通过“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精准扶贫,因人、因村、因户进行帮扶,扶贫脱贫更加高效。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中国大规模贫困治理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坚持把中国制度优势充分转换为贫困治理的效能;坚持遵循贫困自身规律开展持续性、整体性的贫困治理,形成了中国贫困治理方略。”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林闽钢表示,中国贫困治理是一个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完善参与机制,实现贫困治理从被动到主动、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变;逐步推进立法进程,实现由政策扶贫向侧重制度扶贫的转变;及时调整贫困瞄准机制,实现从乡镇到小户、个体的转变;全面改变投入方式,实现由以物质资本投资为主向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相结合,注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投资的转变;不断探索贫困治理模式,实现由开发性扶贫向预防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和开发性扶贫并举的三位一体模式创新。

  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其中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表彰会上,毛相林、夏森、黄文秀等10名同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等10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建立了党组领导负总责、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组织、院属单位共同发力、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承担项目第一责任人的四级保障工作格局。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国社会科学院离休干部夏森一直以来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陕西省丹凤县、江西省上犹县贫困乡村学校教学条件,并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长期开展反贫困理论研究和实践,脱贫攻坚以来,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在服务中央决策、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学科建设、宣传脱贫攻坚成效等诸多方面,充分发挥了智力扶贫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表示,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注定彪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里程碑。巩固成果有待继续攻坚克难,有效衔接尚需持续探索路径,乡村振兴更待不懈砥砺前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要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等。

  “消除绝对贫困以后,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旧存在,一些地区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一些人口处于相对较低收入水平。”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谈到,针对这些地区和人口,要继续进行开发式帮扶。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应急干预机制。建立健全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内生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脱贫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探索益贫性乡村振兴道路,处理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欠发达地区给予倾斜支持,探索不同区域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贫困影响评估制度,优先出台或实施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发展差距的政策和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派驻陕西省丹凤县东炉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寅告诉记者,在脱贫工作中,我们一直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老百姓生活上的实际问题都可以通过组织渠道解决,利用组织力量集中攻坚克难,为人民群众办事。扶贫工作注重实际,坚持用发展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精神扶贫,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放在重要位置。

  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在实现全面小康过程中,应进一步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向德平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战胜贫困的最大底气和现实力量。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践行人民至上原则,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创造性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扶贫策略与机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之路。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遭遇各种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创新,勇于探索,敢于胜利。

  “要从全局出发,认识到我们将从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战转向相对贫困治理的阵地战,从农村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转向城乡全覆盖的弱有所扶。”林闽钢表示,相对贫困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系统工程。应充分借鉴绝对贫困治理的成功经验,加强党对贫困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势,最大程度形成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社会合力。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挂职干部、江西省上犹县元鱼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解放表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是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我们要始终坚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的科学指引,始终坚持践行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初心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健全建强基层党组织。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继续书写新的伟大传奇,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