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大运河文博考古与学术研究
2020年09月07日 09: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7日第2005期 作者:记者王广禄

  本报南京9月6日电 (记者王广禄)近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揭牌仪式暨大运河文博考古主题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大运河文博考古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交流。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负责人贺云翱提出,大运河考古包括对大运河本体、水工设施、运输设施与工具、管理机构与设施、运河沿岸城市城镇乡村与文化遗迹,以及石刻与相关遗存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大运河考古是研究大运河历史的基础性学术工作,能够推动学界更为深入地研究大运河历史文化体系,构建大运河世界遗产体系、文保体系、博物馆体系、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和综合性的大运河文化带。目前,大运河沿线大考古工作较为薄弱,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工作基础,加强线性遗产研究,展现大运河文化带独特内涵。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通过大运河考古,能够揭示运河的历史变迁。根据大运河各个时期的开挖规模、航运、繁荣程度,可将其开凿修建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商周初步形成、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隋唐宋繁荣和发展、元明清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此外,对运河枢纽、闸、堰、水工等科技成就,盐业等产业发展,城镇乡村等社会形态的考古发掘和考古学研究,都让大运河更有生命力。

  会议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承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