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0年08月26日 09: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26日第1997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8月22日,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峰论坛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参会专家学者围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相关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深刻认识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关键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认为,思政课建设必须保持思想的统一性和立场的根基性,着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强化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培养塑造出有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可靠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肖贵清表示,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思政课可以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明辨是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据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向军介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材体系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等多个方面。目前来看,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真正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构建和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制机制。

  协同推进一体化建设

  如何推进有效衔接进而实现思政课课程目标,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韩震认为,首先,要增强国家、省市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协同,做好顶层设计。其次,增强课程教材内容设计、教材编写审核过程中的一体化理念,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循环上升。再次,加强试点大学教师与基础教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最后,加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基础理论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熊晓琳表示,应该建立相关机制,理顺关系,做好不同学段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衔接以及思政课教师培训机制的整体规划。此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共同进步。

  肖贵清建议从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教师培训三方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其一,教材体系的一体化。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文本依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有效衔接是实现一体化的基础。其二,思政课教学体系的一体化。整体把握各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统筹定位各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呈现各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其三,思政课教师培训的一体化。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辐射作用,提供资源平台,助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表示,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共同体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协同意识,凝聚育人合力,引导教师自身做好教学目标衔接问题。要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要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延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才链。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思政课创新需要从改变教学理念、手段、方法入手,结合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精深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的巨大作用和魅力。

  教师在教授思政课的过程中应深耕教材,但不能仅做教材的搬运工。熊晓琳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方法,用活素材案例,与时俱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清理论,解疑释惑,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在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看来,应该统筹好思政课目标一致和内容梯度衔接的关系,积极探索不同学段的教学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

  周向军认为,高校教师要自觉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调查和研究,全面了解各阶段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通过总结经验和深化研究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谈及如何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这一问题,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田庚建议,思政课教学要瞄准内容,体现方法运用的针对性;强调综合,强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性;着眼发展,追求方法的实效性。

  会议由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