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留下“四笔财富”
2020年07月17日 02: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17日第1969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徐州

  通榆县地处吉林省西北边陲,是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吉林省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略的指导下,通榆县今年4月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实现了“户退出、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为顺利实现全面小康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今,通榆县各领域均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蓄势待发。 
 
  形成依托科技的帮扶模式 
 
  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责任。2013年,按照党中央和教育部统一部署,吉林大学受领通榆县脱贫攻坚任务,开始对通榆县进行定点扶贫。在吉林大学的帮助下,通榆县90个贫困村28650户54407人成功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21.8%降为2019年的0.075%,全县90个贫困村均完成16项退出任务指标,已全部脱贫出列,为通榆县实现整体脱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吉林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优势,围绕教育、医疗、人才、科技等领域广泛开展帮扶工作,帮助通榆县摆脱贫困。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告诉记者,吉林大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整合资源配给,集成多学科、多单位的力量,因地制宜、优化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吉林大学将通榆县作为科研创新基地、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形成依托人才、依托科技的有效帮扶模式。 
 
  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陲的通榆县,大部分农户都有养殖的习惯,这形成了通榆县“半农半牧”的特色。但通榆县种植农业和养殖农业技术相对落后,一直缺乏精深农产品加工企业,这是其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了解到当地农户普遍认可羊的养殖后,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科技团队开展了“优质品种肉羊高效扩繁新技术应用和奶山羊养殖项目的推广”项目。2018年被吉林大学派到边昭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宋高峰告诉记者,吉林大学在边昭村建立了一个占地11000平方米、总投资237万的羊养殖牧业区。该养殖牧业区依托学校的优质品种肉羊的快速扩繁技术,引入纯种的杜泊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并对羊开展快速扩繁,形成“高校+地方+合作社”的点对点模式,建立优质绿色环保的养殖基地,带动优质品种羊的发展,为脱贫致富打下基础。 
 
  据吉林大学定点扶贫办公室主任陆志东介绍,在扶持科技扶贫项目立项、推动优秀项目成果转化的政策引导下,吉林大学100余名专业科技人员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重点推进的“通榆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盐碱地改造项目”“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水稻新品种吉大7、吉大6示范与推广项目”等11个扶贫科研项目中,实现高粱增产40%、辣椒增产30%以上、抗盐碱水稻增产近30%、玉米增产80.9%。仅通过对“智能养殖系统”项目的升级换代,就实现了同比3年年均增收135万元,成功帮助在册登记的787户贫困户脱贫。 
 
  发展长效扶贫产业

  “造血式”扶贫是治本之策。姜治莹表示,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抓好教育扶智、医疗扶危、产业扶持、科技扶助,提升质量效益。吉林大学应努力为通榆县留下“四笔财富”:人才财富,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助力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物质财富,推动产业发展,留下一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助力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精神财富,弘扬新风正气,完善乡村治理,留下一股充满斗志、拼搏进取的精气神,增强发展“软实力”;友谊财富,成为“一家人”,共用“一股劲”,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真正让通榆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通榆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很多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条件独特,在发展绿色优质特色产业方面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要聚焦特色产业,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要在农业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方面下功夫,积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调优、调高、调精农产品生产,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方式,不断提高精准扶贫的社会参与度。例如,构建“互联网+农业+慈善”扶贫新模式,引入大学生创业团队,实现对特色农产品的推广销售,启动“微基金、微商城、微帮扶”扶贫工程,推进特色种养业、电商、旅游、产销对接等扶贫方式,初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项目示范基地和特色品牌。
 
  推动产业扶贫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磊提到,要充分认识到产业扶贫的重要性,把产业扶贫项目作为当地精准脱贫的首要任务,认真组织谋划,精准帮扶,巩固已经形成的脱贫成果。对那些基础薄弱、资源贫瘠、人才匮乏的贫困村,要发挥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帮助贫困村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走好乡村振兴“先手棋” 
 
  通榆县虽已实现脱贫摘帽,但如何确保贫困人口不返贫,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最为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是对全面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梁启东表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而乡村振兴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战略任务。要统筹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两项工作的布局,推进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当前,要把巩固脱贫成果和新减贫战略纳入“十四五”规划,做好时序衔接、工作内容衔接、体制机制衔接和政策衔接,在培育农村市场主体上下功夫,在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上下功夫。
 
  贫困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通榆县委书记李德明表示,通榆县要着力在“四个结合”上下功夫,奋力跑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一是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走好乡村振兴“先手棋”,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做到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只有县域综合实力增强了,扶贫才能更加有力,兜底才会更有保障;三是做到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有机结合,通过继续加大扶贫车间支持力度、壮大本土龙头企业、开发拓展公益岗位等有效措施,促进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四是做到脱贫攻坚与转变干部作风有机结合,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实现通榆县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