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激活历史研究潜力
2020年06月29日 08: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29日总第1955期 作者:记者华夏 通讯员杨萌

  本报讯 (记者华夏 通讯员杨萌)北京论坛云端国际论坛系列——“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研究”线上研讨会近日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数字人文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军表示,数字人文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于人文社科领域,为其提供新方法新范式,注入新活力;二是将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积累引入到互联网环境中,营造由人文精神引领的、更加丰富多元的网络信息生态。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邓小南表示,随着数字人文的发展,技术参与历史学科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专题性数据平台建设得到扩充,整合式文献数据库建设产生显著成果,服务于特定研究项目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数据库也开始兴起。

  在荷兰莱顿大学区域研究所中国史教授魏希德看来,数字人文能够帮助学者进行数据分析和理论反思,促使学者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他表示,希望将来可以进一步把中国和整个东亚的历史经验、数据平台与其他文明的材料相连接,把全世界、全人类的历史放在一起,进行新的历史研究。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席教授包弼德通过介绍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两个数据库,说明数字人文将促使研究者发现历代传记资料在地理信息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新研究方向。中国史是世界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它和其他世界史分支相比,具有较多不同点,许多问题都可以做比较研究。数字人文能让中国史学领域以外的人认识到中国史料和数据的丰富性。

  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所长薛凤表示,数据本身并不是信息,信息需要从数据中提取。把数据转到新的结构内、做成新的数据库,就会对数据产生新的了解、发现新的意义。数字人文能够帮助人们反思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使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产生新的认识,从中发现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产生新的研究方法。

  会议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系和北京论坛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