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控风险社会
2020年05月12日 15: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12日第1923期 作者:鲁杰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风险频发的社会,既有如洪水、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又有战争、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等人为灾害,可以说我国的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防控各种社会风险的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现代化造成的自然风险和后果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诸如金融风险、网络风险、恐怖袭击风险、核风险等非传统灾害的社会风险明显增多,这类风险有些会导致大量人员死亡,有些会使社会正常生产生活陷入瘫痪,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现代社会已经嬗变为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指认的风险社会,现代性的各种变化给社会带来普遍的风险和危机,使得我们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因此,我们需要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加强风险社会的防控。

  坚持党的领导防控风险社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形成了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风险社会要防控各类风险,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主心骨”。

  一方面要防控党自身的执政风险。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处在兼具矛盾和挑战、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党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在我们党内主要表现为“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脱离群众是党蜕变的开始。因此要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以此来抵御共产党自身面临的执政风险。

  另一方面要在党的领导下防控各类风险。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各类风险防控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风险社会防控的部署,发挥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提供保障等重要作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完善各类风险防控制度,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各类风险的综合防范能力。

  坚持运用法律防控风险社会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法律先行,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风险社会防控工作。首先要科学立法。根据我国风险社会的发展现状,加强综合立法研究,及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案,科学合理调整应急响应启动标准,体现法律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在立法方面,我国出台了大量预防风险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但总体上缺乏统一防控风险的法律。可以考虑由应急管理部牵头,加快建立以专项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为骨干、相关应急预案和技术标准配套的风险防控法规体系。

  其次要严格执法。风险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偶然性的社会,风险的发生与相关执法机构是否严格执法有很强的关联。因此,要使执法机构意识到权力是公众赋予的,要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对在风险防控工作中因玩忽职守而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执法人员,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建立提供应急信息的法律制度,明确规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时,政府有义务介入并且取得主导和控制权。在国家权力的绝对控制和有序引导下,向公众提供充分的事件信息和应急信息,从而保证严格执法。

  最后要公正司法。司法公正保证了人们的合法诉求得以实现。对于人为性风险应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企业造成的风险后果,不能将其转移给社会公众,应由责任企业承担相关赔偿责任。政府此时扮演管制角色,监督和指导企业承担相应的风险后果。我国应尽快建立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避免“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状况再度发生。在无法追究责任主体的情况下,通过风险基金的专项资金给予受害人利益补偿。基金补偿的主体、范围和适用情况要通过法律进行规定。

  坚持预防保障防控风险社会

  应急管理部是我国专门为了防控各种社会风险所新设的部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机构之一。可以由应急管理部牵头建立有效防控风险社会的国家风险防控体制,包括风险预防体系、风险资金保障制度和风险物资保障制度。

  建立风险预防体系。坚持常备不懈地完善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将风险社会预防关口前移,完善基层防控,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推动公共服务与风险防控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完善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

  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在突发重大风险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并完善医保异地即时资金结算制度。要探索建立风险特殊群体生活保障的资金托底制度,减轻困难群众遭遇重大风险时的后顾之忧。建立统筹社会保障资金和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制度。

  建立物资保障制度。要健全统一的风险物资保障制度,优化重要风险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面对短期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要建立国家统一的风险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推动风险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项目“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VSZ01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