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红色文化景观的精神意象与资源利用
2020年03月25日 00: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25日总第1893期 作者:

  红色文化景观包含着重要的革命精神意象,是崇高审美精神的物化体现。湘西这片革命热土上,留下大量长征、抗战、解放、剿匪时期的红色文化景观。这些飞扬高昂的建筑意象、生机勃勃的景观气势、生命张扬的红色文化景观,是生成并体现革命战士勇猛精神、彰显革命志士精神动力、具有资政育人作用的重要精神载体,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1.彰显飞扬高昂、冷峻沉着的革命精神。湘西地区保留的红色景观意象与革命战士大义凛然、勇敢高昂的精神信仰相契合。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历史上湘西生存条件恶劣,造就了湘西人霸蛮悍勇、勇于逆流而上的精神气质,也彰显出飞扬高昂的文化审美景观。不管是传统吊脚楼民居轻盈跃起的飞檐翘角,还是宗祠、书院、庙宇等公共建筑飞扬耸立的马头墙,皆如鸟翼上翘,给人灵动、昂扬向上的精神意象。以砖石或木头为材质的屋体色泽沉着庄重,建筑整体造型彰显出一种沉着稳重、朴素精练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在艰苦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生机勃发的审美感受,并内化为诗性的精神追求与冷峻沉着的革命行动,激励革命战士在战争中奋勇向前、顽强拼搏又沉着奋进的精神状态,从而造就了伟大的革命精神。

  2.体现崇高的革命审美精神。湘西红色文化景观体现了鱼水相融、坚定乐观、朴实厚重的革命审美精神。在战争年代,军民相互依存,诞生了诸如“一盏马灯”“过家门而不入”等众多感人的革命故事。湘西的毛垭红军村,当时仅36户人家,就有30多人加入红军队伍,为400多名红军作掩护。毛垭村就像一个红色文化景观的缩影,饱含着革命豪情历史的同时,又有着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精神故事。

  红色标语景观反映了红军将士坚定乐观的理想信念。“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不怕苦,不怕死”等红色标语景观,宣扬了共产主义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信仰,体现了红军将士捍卫国家独立与尊严的初心和使命。如今的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正是对这些战士最深切沉痛悼念的精神载体。

  民居则多以平朴、实用、率直的审美特征为主。建筑就近取材、体量小巧、材质朴实,同时呈现出质朴简约、严谨规范的特点。这些朴实厚重的文化审美意象是生成红军朴实作风、严谨纪律、厚重情感的重要因素。

  3.发挥资政育人的现代价值。红色文化景观资源多以自己无声的精神意象,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应讲好红色故事与人物历史故事,挖掘红色景观资源,促进红色文化景观资源的现代转化利用。在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不是一般意义的“为了开发而开发、为了保护而保护”,必须统筹全局,切实做好红色历史资源的活态保护与传承转化,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传播革命故事,利于人民的思想建设,从而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 谢旭斌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