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新路径
2020年01月15日 08: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月15日总第1858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对我国外语学科和外语期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回应时代需求,促进外语学科和外语期刊发展是当前外语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1月11日,2020外语学科和外语期刊协同发展论坛暨《山东外语教学》编委会会议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新时代外语期刊与外语学科协同发展这一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透过中国视角研究外国文学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外国文学》主编金莉认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已经调整为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五大学科方向。学科方向的调整极大拓展了外语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也对外语研究者和高校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外语学科研究者不仅要精通一到两门外语,而且应熟悉语言背后的文化,更要有跨学科意识并掌握跨学科研究方法,建立完善的人文知识结构。

  外语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学术话语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现代外语》主编冉永平认为,外国文学研究者的视野不能仅仅聚焦于某些具体的问题,更应该围绕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的某些重大前沿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和学术体系。

  伴随着国外语言文学批评理论的引进和译介,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批评视域和思考维度不断拓展和丰富,但盲目遵从国外语言文学理论的现象不容忽视。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特聘教授聂珍钊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化发展历程谈到,中国学者应有学术自信和文化自信,不能对国外理论亦步亦趋,而应努力建构有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引领国际学术共同体建设。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王文斌看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很多论文都存在套用西方文学理论来解释文本或者语言的现象。应倡导在外国文学研究中运用中国视角,不断发现新问题,提炼新观点,探索新表达,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朱振武结合文学研究和翻译实践提出,中国的外语学科应进一步运用中国视角,树立中国情怀,强化比较视野,走出一条坚持文化自信的学术之路。

  把握学科和期刊发展机遇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俊菊表示,学术期刊应加强主题策划,主动设置议题,引导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现实问题,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个人学术兴趣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国别与区域研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外语学科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王立非表示,外语学科研究者在转向国别与区域研究时,需要了解区域国别研究的基本特点,掌握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具体路径,凸显外语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化发展。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卓提出,外语学科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充分的语言服务和文化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苗兴伟认为,外语学科研究应有问题意识,应体现出外语学科研究者对某一个问题持之以恒的探索和研究。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界》主编庄智象看来,外语期刊的发展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紧盯外语学科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金才提出,学术期刊应该有自己独到的办刊理念,拥有忠实的作者和读者群体,形成一个独特的学术共同体。期刊应与时俱进,不但在内容上应对接时代要求和学科发展需求,而且在形式和体例上也应该不断更新。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艳兵认为,外语期刊的发展要适应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语学科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同时,外语期刊也应利用其平台性、前瞻性等特点,对我国外语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立体化推进高校外语教育建设

  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具有融通性、立体化、多层次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外语教学内容从语言技能到语言交际再到文化联通的拓展。

  在王文斌看来,在教学研究领域,存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因此,应该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开展研究,将有关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现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指导教学的良性互动。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程朝翔表示,外语界应重视教学教育研究,尤其是要探索文学教育、翻译教学等领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同济大学教授张德禄也谈到,应重视基础外语教育问题,尤其是核心素养培养问题,而这一研究也可以延伸到高等外语教育领域。

  外语学科发展呈现出由工具性、应用性向人文性和创新性转变的过程。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连瑞认为,外语教育应直面传统、现实和未来,以学科为依托,与学科相融合。此外,要加强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为培养外语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