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言智能写作健康发展
2019年12月20日 07: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2月20日第1841期 作者:记者段丹洁

  本报讯 (记者段丹洁)12月17日,第二届语言智能与社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智能写作的社会影响及其伦理、法律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提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无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规范等方面都大有可为,但人工智能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因此,社会既要敞开怀抱拥抱智能未来,更要审慎推进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信地为人的生产生活服务。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旺喜表示,应探讨写作技术可能产生的应用形式,分析其中蕴藏的红利和威胁,寻求各种形式之间的平衡点。

  面对新的技术变革,文秘、新闻、语言教育等领域的行业生态和人才培养迎来机遇和挑战。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李宇明表示,人们需要科学估量智能写作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作用,理智预测其未来发展。帮助相关从业者适应新业态和新形势,帮助政府制定符合实际的产业规划与教育规划。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管理、引导智能写作的健康发展和科学应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段伟文谈到,智能写作带来了作者身份、作品的知识产权、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内容造假等认知层面的价值挑战。他提出,应针对不同的智能写作类型展开必要的伦理反思和可行的伦理调试,即通过机构、专业和社会等多层面基于行动者网络的智能体责任分析,促进写作创造力和写作责任等基本价值观的落实,使人类智能在人机协同中获得可持续提升的机制和通道。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提出,若认可机器具有某种创造力,我们应探讨其产出“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属,以及机器写作应注意规避的伦理道德底线等问题。

  会上,语言智能与社会发展论坛之2019宣言——《推进智能写作健康发展宣言》正式发布。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和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智能研究院协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