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2019年12月16日 09: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2月16日第1837期 作者: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赵立凡

  本报西安12月14日电 (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赵立凡)12月13日,“新中国成立70年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高峰论坛”在西安举办。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新中国70年意识形态建设”“新技术与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议题展开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侯惠勤从知识和信仰的统一、现象和本体的统一、意识形态和科学性的统一这三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所体现的科学精神,论证了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表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重要的制度创举。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根本制度,需要科学阐发其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主体逻辑和实践逻辑。只有透彻理解和把握这“五重逻辑”,才能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更好地利用和完善这一根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欢春认为,我国在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方面,正面临着网络社会的虚拟化和无界性带来的挑战。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控制着互联网的“制网权”和“制信息权”,挤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面临新挑战。因此,如何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我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课题。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洁表示,面对网络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建设路径。首先,要在争夺网络话语权方面增强主动性;其次,要构建网络话语体系,优化网络话语环境;再次,要加强网络话语监管,探索网络话语权的建设机制;最后,要拓展网络话语空间,提升中国在网络话语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论坛由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学科办、《科学社会主义》杂志、《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