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遗保护进入新阶段
2019年12月09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2月9日第1832期 作者:记者武勇

  本报广州12月5日电 (记者武勇)12月4日,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我国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趋势。

  蓝皮书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由注重“保护名录”转向注重“保护成效”,应将“第三方评估”纳入我国现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估体系。随着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呈现主体扩大化、渠道多元化、方式科技化等新趋势,数字复合出版、构建传播体系、推动科技转换、实现品牌转化并实现全民记录、全民创造、全民共享,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新的发展方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方面,建立、完善和深化非遗保护、非遗研究的国际合作,将是进一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展现中华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该蓝皮书是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连续编撰出版的第9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蓝皮书,对指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外传播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当天,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还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蓝皮书编撰的体例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